分享

重庆:找准穷根下苦功 百姓脱贫尝甜头
2018-04-08 14:39:37  |  来源:人民网  |  编辑:高爽

  原标题:一场深度贫困攻坚战,已在巴渝大地上全面打响 重庆:找准穷根下苦功 百姓脱贫尝甜头

  巴渝之地,山多水长,村多且孤、路远而难,脱贫路任重道远。 2017年8月,重庆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并明确目标:精准到人头、统筹到区域,下足“绣花”功夫,集中力量全面破解深度贫困难题。

  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要重点围绕贫困县和深度贫困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产业培育发展上、政策落地见效上深度发力,精准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3年内,18个贫困乡镇都将由重庆市级领导、市级部门“定点包干”,投入专项资金,定制脱贫规划。同时,政府选派78名“第一书记”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把精准扶贫的要求落在实处。

【聚焦重庆】重庆:找准穷根下苦功 百姓脱贫尝甜头

 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通往老柏树的一条3.14公里长的新路正在建设。刘政宁 摄

  找准穷因 破解发展短板

  穷村要致富,先得找短处。

  城口县地处秦巴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是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的“贫中之贫”。对外,不通高速公路、无铁路;对内,道路密度低、等级差、通行水平弱,很多撤并村未实现通畅。在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一条长3.7公里的骡马道是老柏树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山高路陡,运输不便,物资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近900人的村落只剩300余人留守。村里想修路,但难度大、费用高,只得作罢。

  作为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多年来的心愿就是修通这条路,让高山贫困户搬迁下来。为此,吴雪飞带队多次调研、反复论证,最终下定决心:再难也要修路。不久,一个让吴雪飞兴奋的好消息传来:沿河乡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将有专项资金投入攻坚扶贫。消息刚传到村民耳朵里,专项资金就已到位了,马上,通往老柏树的一条3.14公里长的新路正式开工建设。“路通后,老柏树片区不仅可发展种养殖业,还可以搞生态旅游开发,老百姓增收有望了。”吴雪飞信心满满。

  除了交通难,农村存在失能人员也是家庭致贫的重要原因。为破解这一难题,奉节县通过探索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释放出因照顾失能人员而被长期“捆绑”的劳动力,为脱贫探索出一条新路。

  今年28岁的卢令,家住奉节县竹园镇百步村。多年前,他因患智力障碍及舌头残损,生活上无法自理,也无法与人交流。他的父母只能待在家照顾他,生活拮据。卢令受到政府照顾后,父母赴江苏务工,月收入7000余元,一家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目前,奉节建有吐祥、永乐、草堂集中供养点3个,到今年底,将实现对1100多名识别出来的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全覆盖,释放更多劳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摸准民情、找准穷根,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再次精准识别贫困户,是78名“第一书记”进村后的第一个工作重心。通过逐户调查和大数据比对,重庆精准识别了新致贫返贫对象10.7万人。对贫困人口,重庆实现了动态监测,建立特殊困难“临界对象”档外台账,及时跟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聚焦重庆】重庆:找准穷根下苦功 百姓脱贫尝甜头

巫溪县中岗乡茶元村, 刘吉翠在自家茶园忙碌着。刘政宁 摄

  政策给力 农户有干劲

  交通不便、无支柱产业、长效增收措施少……重庆深度贫困乡镇的贫困因素多有雷同,规划却各有特色。2017年10月,重庆为18个深度贫困乡镇制定了专项脱贫攻坚规划:有的侧重特色旅游,有的兴建茶业园区,有的发展畜牧养殖……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形成良性循环,降低返贫率。

  在项目安排上,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逐村逐户完善“村规划”“户办法”,实施清单管理。同时,实施“菜单式”精准帮扶,针对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深化实施产业扶持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资助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生态保护脱贫、保障兜底脱贫“六个一批”精准到户到人帮扶措施,注重综合施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但脱贫不是“等着别人送小康”。好政策有了,还得农户自己有干劲。

  在巫溪县中岗乡茶元村,记者见到村民刘吉翠时,很难想象她家中才经历一场“浩劫”。2016年,因丈夫癌症,刘吉翠不仅花光了家中十几万元的积蓄,还欠下了6万元的债务。加上家中正上高中的儿子和两位老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刘吉翠身上。

  困难并没有击倒这位坚强的妇人。按照乡里的脱贫规划,茶元村将建设茶叶基地和一个茶叶加工厂。村里为照顾她,特意将其介绍到茶厂务工,与项目配套的修路、基建等也会让她参与打打零工。“以前,我家里除了种点土豆、玉米外,其他几乎没有收入。去年,家里2.5亩茶叶卖了4000多元,在茶厂和项目上打工收入将近1万元。”刘吉翠算完账说:“这点钱虽少,但比以前好多了。今年我还要再种2亩多的茶叶,慢慢干嘛,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她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奉节县平安乡咏梧村,记者见到金鑫时,他正背着一筐喂猪的红薯叶往家赶。因为要照顾一家老小,当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时,金鑫选择了留在家里。由于缺乏资金、技术、门路,除了务农,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来源,日子过得非常拮据。驻村干部到他家摸底调查后,建议他发展母猪养殖,卖猪仔增加收入,并主动为其联系猪种、技术培训等。在大家的帮助下,金鑫第一批圈养了5头母猪。

  随着技术的稳定,小猪的产量稳定攀升,收入也逐年递增。“去年小猪卖了3万多元,今年会更多。”金鑫一边算账一边指着屋后说,下一步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村里帮忙申请办理的5万元低息贷款已经到账,现在正在改建猪圈,计划再多养几头。

【聚焦重庆】重庆:找准穷根下苦功 百姓脱贫尝甜头

蒋业安在收拾屋前堆积的玉米,待他种下的脆李挂果后,家里的情况将大为改观。刘政宁 摄

  产业支撑 百姓长效增收有盼头

  务工、养殖、乡村旅游……短时间内农户收入明显增加,但市场变幻莫测,单家独户抗风险能力不强,再次返贫的教训并不少见。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脱贫增收不仅要顾当下,更要看长远,只有在农村构建起长效的产业支撑体系,才能真正让老百姓脱贫后不再返贫,逐步致富。

  “沿河乡的花菇产业半年可见收益,但光靠这一项还是太单一,难成长久之计。”吴雪飞介绍说,为此,沿河乡还规划了笋竹、核桃等产业,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3至5年后,这将成为农户们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

  奉节县平安乡咏梧村将脆李作为农户长效增收产业。57岁的蒋业安,手脚有轻微残疾,一家三口至今仍住在破败的土房里。资金可贷款、村里找销路,经过村干部的动员,蒋业安决定发展脆李种植。如今,他租来的10亩山地已经种上了树苗,“听说这树至少要产果10年呢,等挂果采摘了,家里日子就好多啦。”蒋业安对未来满怀期待。

  巫溪县中岗乡茶元村则以茶叶产业为突破口。驻村“第一书记”颜其刚介绍,为实现长效增收,村里规划打造1500亩茶园,农户以土地入股,以合作社经营的方式运作。在新建茶叶加工厂后,茶元村还带动周边5个村一起种植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也将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就近务工需求。

  “老百姓要长效增收必须靠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巫溪县扶贫办主任杜森林认为,农村应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再引进龙头企业实现订单式保障,确保老百姓收入的持续增加。目前,巫溪已引进太极集团发展中药材订单种植12690亩,正与渝教集团合作打造建设“在渝高校蔬菜保供基地”,还与县内大中型超市合作,订单收购农户农特产品,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从事订单产业。

  因地制宜谋发展,长远产业促增收,是重庆市脱贫攻坚产业布局的主要立脚点。2017年8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化脱贫攻坚的意见》中,明确将培育壮大扶贫产业作为增强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的主要支撑,并指出支持每个贫困区县培育2-3个优势特色产业,帮助贫困乡村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指导贫困户优选发展1-2个增收项目。

  “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就是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让贫困地区有持续发展能力,让贫困户有获得感、幸福感。”重庆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找准穷根下苦功,聚力脱贫展宏图。一场深度贫困攻坚战,已在巴渝大地上全面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