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潼南: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华龙网2019-05-29 09:48:46

  原标题:潼南: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谱写乡村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重庆潼南制定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潼南区实施乡村振兴试点村实施方案》《潼南区关于聚焦乡村发展难题精准落实“五个振兴”的意见》等文件,形成了极具潼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蓝图,拉开了潼南建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和引领区的序幕。

  突出改革创新 推动产业振兴

  地处北纬30度地带的潼南是世界三大适于柠檬生长的地区之一。从初期引入栽种至今,潼南区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占重庆全市柠檬总面积的84%,产量25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89%。  

  种植规模和产量在不断增长,柠檬的销路就成了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潼南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聚力打好产业结构调整仗,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在潼南高新区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饮料、果脯、精油、面膜、保健品等各种柠檬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是我们研发的柠檬产品,有4大类300多个品种。”公司副总经理徐小玲说,从种植柠檬、卖柠檬鲜果,再到柠檬深加工,他们用高新技术打造特色柠檬产业,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柠檬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累计投入自有科技研发资金达1.3亿元,自主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30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20余项,产品远销俄罗斯、意大利、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柠檬产业的发展只是潼南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潼南区强化改革破题,优化整合6家国有公司,成立农投集团,组建蔬菜、柠檬等10个产业协会,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差异化发展粮油、蔬菜、柠檬、生猪、特色经果、生态渔业、中药材等七大特色效益农业,全区粮经比达到38:62,成为全市引领标杆。  

  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潼南区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标准,着力打造大佛坝、双坝乡村振兴主战场,实现产城景融合。同时,立足现有农旅融合成果,举办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三大节会”,打造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的“六养胜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700万人次、综合收入35亿元以上。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A

桂林双坝蔬菜基地。刘文婷摄

  释放政策效应 推动人才振兴

  在去年下半年举行的人才公寓抽签仪式上,来自荣昌的黄书婷通过摇号选房,拿到了三年免费精装住房的钥匙,她高兴地说:“我能够抽到江北新城片区的人才公寓,非常开心!有了住房保障,工作也踏实多了,感谢区委、区政府的好政策,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黄书婷是通过“千名硕士进潼南”计划成功引进到潼南一中的一名生物教师。截至目前,与她一样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潼南的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已经达到675名,到2021年,潼南区计划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1000名。  

  为打造渝西人才聚集洼地,潼南区不断强化政策引才,创新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推出引才留才“黄金八条”,推动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206套;2018年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8名,“特岗计划”教师考试招聘乡村教师35名,引进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全科教师和定向医学生59人,招聘镇街幼儿园教师工作人员30名。  

  “三百三千”中的“三百”是指百名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百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百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千”是指千名乡村振兴人才、千名“潼南工匠”和千名硕士研究生高层次人才。人才的培养集聚不光聚焦高学历人才,也把重点放在了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人才。依托区委党校扎实开展“两段式”主体培训,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举办“4+X”专题培训,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以及农业、旅游、农村金融等领域优秀人才2000余名;开展就业创业富农工程,回引农村劳动力1.6万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70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67万元;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1360人次,技术咨询服务3836人次;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网上培训20期,累计3135人次;开展田间学校培训8期,培训农民475人次,通过培训育才,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潼南乡村振兴一线的主力军。

  筑牢思想根基 推动文化振兴

  “现在庭院内,春夏秋冬都能花开不断,每天我可以浇浇水捉捉虫子剪剪叶子,在秋千上荡一荡,喝杯清茶,看猫咪在花下打盹,这样的日子真是舒适安逸。”日前,笔者在桂林街道双坝社区姜家院子看到,居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整改后的老旧房子焕然一新,一幅风景秀丽、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我们的院子不光干净,政府还给我们做了灯饰工程,一到夜晚,房顶的灯就亮了,又是另一种风景。”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李婆婆说,现在院子变了样,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  

  近年来,潼南区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为核心,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院落绿化、垃圾清理、硬化公路及人行便道、安装太阳能路灯等方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激发村民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的内生动力,先后评选出“清洁住户”2634户、“最美院落”166个、“文明户”769户、“最美家庭”60户。  

  院落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的同时,潼南区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行动,构筑乡村思想道德高地。“隔三差五镇上的广场就有文艺演出,我们村里的王大姐还入选了广场舞队。”4月29日,塘坝镇店子村的蒋大姐趁着赶场天,带着怀有身孕的儿媳一起来镇上看演出,她告诉笔者,等忙过了这阵子,她也想去加入广场舞队,锻炼锻炼身体。作为引导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抓手,潼南区大力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国家示范项目,渝州大舞台走进潼南各镇街和学校,建成文化云平台和公共文化物联网,配送文化培训、美术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370余场,“六养胜地,舞动潼南”百姓广场舞活动案例还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案例。

  统筹“三生”空间推动生态振兴

  “请问一下,农村厕所改造,到底有什么好处哦?”“大哥你好,农村厕所改造后,好处多得很,可以阻止粪便污染,阻断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寄生虫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够提高肥效,使农作物增产,减低农作物虫害哟!”“大姐,现在区里面推行的是无害化卫生户厕类型主要为三格化粪池式,符合条件的,区里面还有补助哦!”4月21日,在龙形镇举行的爱国卫生月集中宣传活动上,不少村民前来咨询改厕的事情。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绿色健康生产生活方式,潼南区自去年开始,在全区统一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2863户村民和17座农村公厕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户集、村收、镇街转运、区域压缩、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有效覆盖率达98.32%;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提升,已开工1386户,竣工1097户;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完成84个自然村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完成4000户农村居民饮用水巩固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好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潼南区统筹“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1.51平方千米;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以及“散乱污”集中整治和自然保护地大清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国土绿化提升7.15万亩;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行“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关停搬迁60余家砂石加工厂,搬迁3个污水处理厂,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7%,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强化重心下沉推动组织振兴

  “我们正在栽种的是沃柑苗,这是村里又发展的一个新产业,看着这些种下的沃柑苗,我对今后的生活就更有信心了!”前不久,笔者在宝龙镇严寨村走访时,村民唐兴旺高兴地地说。  

  笔者看到,数十名村民正在植苗、施肥,挖渠,浇水……他们正忙活着村里新发展的集体经济——种植沃柑。一些村民正在地里撒石灰确定植苗位置,每两株树苗都确定了一定间隔距离。“沃柑的成熟期比较长,村里打算间种辣椒,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村民李德光告诉笔者,自从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以来,他通过打工和种植荠菜头、辣椒,去年就增收了近万元,“这还得感谢我们的支部书记欧敏。”李德光说。  

  90后的欧敏被宝龙镇以本土优秀人才的方式引回老家严寨村工作,后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种植蔬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让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欧敏带领严寨村村民脱贫增收的故事,只是潼南区提升基层党组织力量,推动组织振兴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潼南区按照中央、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设立讲习所304个,开展讲习活动900余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入脑入心,村(社区)三职干部能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潼南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集中专项整治,有序补充撤换不齐不强党支部书记16人,整顿后进党支部28个;加大农村外出大学生回引力度,每村配备1—2名挂职大学生,选拔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454人;开展农村专职干部再教育,组织100名专职干部接受学历教育,分批培训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农村党务干部等2000余人,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全媒体笔者吴波)

阅读
 
编辑:欧平淑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