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渝中金融业:坚守发展高地 激活一池春水
重庆渝中素有“银行比米铺多”的说法,金融业是渝中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2018年,渝中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金融业作为产业龙头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为渝中区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作出了新的贡献。
招大引强
助推产业“扩容”
2018年8月15日,2018年渝中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78个招商项目落户渝中,投资额350亿元。其中,现代金融领域占有重要份额,天弘基金发起设立的天弘熙延晟鑫股权投资基金则备受关注。
“股权投资基金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负债水平的重要方式,是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弘熙延晟鑫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以政府类基建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以及行业类的股权并购项目为投资方向,将有效帮助政府为特定产业引进资金,助力政府与社会资本结合,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天弘熙延晟鑫股权投资基金只是一个缩影。
“为金融产业不断注入新活力,对稳住渝中经济发展‘基本盘’十分重要,为此,我们着力在‘招大引优稳存’上苦下功夫。”渝中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积极建立了国内外排位前200名的重点招商项目库并动态更新。同时,积极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强化“走出去”招商实效。
2018年,渝中区引进了全国知名的天弘基金,吸引了世界知名专业服务品牌德勤税务事务所落户;新增市级金融机构及金融中介机构15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实际利用内资11亿元、外资2.9亿美元;吸引金融和专业服务业“高精尖”人才30名。
开放创新
扩大优势“储备”
机器人迎门接待、人脸识别享受定制服务、智能橱窗查询商圈美食信息……2018年4月20日,国内首家DIY智慧银行在解放碑开业。该智慧银行可以为市民带来语音、触控、游艺互动等不同的体验,让市民感受到立体化、多角度、深层次的智慧化金融服务。
渝中区方面看来,用金融科技、AI技术、大数据分析重新定义后的新时代金融服务,不仅让市民感受到互动体验上的新意,也为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
事实上,渝中拥有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承载地及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三区叠加优势,也是全市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地,提升金融开放创新水平既是渝中持续扩大优势“储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去年,渝中区新增跨境贷款项目4个,规模超3亿元;新增中新合作金融服务项目7个、融资规模8.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星展银行重庆分行与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作为境内银团贷款联合牵头银行,帮助重庆一家企业房地产投资信托,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这是西部地区首笔于海外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房地产投资信托,也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2015年落户重庆以来的首笔跨境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
据统计,去年渝中区完成跨境结算业务18.9万笔,资金规模达2146.5亿元;积极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政府救助保险累计处理89起有效案件,赔付121.1万元;证券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电投先融期货首次在新三板成功定向增发融资9.9亿元,境内外已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35家。
优化服务
“供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生长的土壤。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为此,渝中区一直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供能”。
去年,渝中出台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18条措施及普惠金融工作方案,涉及多个领域。
比如,鼓励银行增强信贷投放力度,并探索开展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积极利用资产转让、境外代付、内保外贷、并购贷款等新型融资品种;引导区内银行实施分类信贷投放,鼓励银行合理设置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化解企业短贷长用、期限错配风险等。
数据显示,2018年,渝中区新增民营企业贷款11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7.4亿元,同比增长9.6%;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60.7亿元,占总在保余额比重99.5%,同比增长8.69%。
渝中区金融办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区金融办将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打造解放碑(朝天门)现代金融集聚区、大石化新区创新金融集聚区、大石化新区专业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巩固发展传统金融,壮大发展新兴金融,加速引进金融中介,不断完善金融产业链;积极发挥自贸区和中新合作优势,加大力度引入各类总行或总部级结算中心、票据中心、私人银行中心、普惠金融中心、托管中心等,巩固渝中区“金融中心”地位。(渝中区融媒体中心 李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