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陈昕):如何办好一所学校,走出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发展路线,关乎着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自2016年建校以来,已经逐渐成为重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一个新型样本。
“中西合璧 古今通融”的办学理念
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坐落于重庆渝北保税港区,毗邻江北国际机场。“2016年建校之初,我们就提出了办学目标,就是要培养精品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人才,致力于打造民办教育的标杆。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的‘龙的传人’。”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校长李潇珂说道。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出现在了中国各大城市,深处内陆的重庆同样也不例外。“中西合璧 古今融通”的办学理念在巴蜀常春藤应运而生。“我们学校始终以义务教育为核心,在这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教育理念、授课方式、评估形式等。”李潇珂介绍,学生日常不仅可以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等国际化课程,还有包含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茶道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课程选择。
四大优势走出办学特色
在“中西合璧 古今融通”理念支撑下,李潇珂提出了“从书院到书院”“从选择到选择”“从家到家”“从中国到中国”的理念。
“我们提出了‘从书院到书院’这样的概念。”李潇珂解释道,学校成立了“崇儒书院”,设置有国学教室、茶道室等场所,在这里教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第二个书院,是以书院社区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选择的机会。
据介绍,学生入学前,学校会对学生和家长都将进行全方位的考核,1:20的选生模式将确保最优秀的孩子进入学校。“学生入校后,我们会提供非常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样的‘从选择到选择’,也保证了生源的高质量。”李潇珂说。
课外之余如何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从家到家”的社区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李潇珂表示,目前校内有三个社区,分别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社区在设计的时候都是以套房的形式来呈现,每一个套房会有一个老师作为这个家庭的家长,营造出‘从家到家’的这样一个社区文化。”李潇珂介绍。
“‘从中国到中国’是我们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很注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关注他们的爱国情怀。”说起这一点,李潇珂特别强调,该校国际高中的学生最终会到海外求学,但是有很多人最后会回到中国。
走出去引进来 实现双向互动
巴蜀常春藤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判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判。针对低龄段的学生,该校教师注重对好习惯、好学力以及对知识的激情培养,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加大个性化关注,而针对高龄段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更多兼顾到他们人际交流、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
巴蜀常春藤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和美国、英国等地的部分名校建立了友好关系,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国外名校研学,另一方面,引入海外名校的招生官到学校进行宣讲。这样的双向互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新事物、体验新文化、迎接新挑战,也让学生在国际性的课程中屡获殊荣。巴蜀常春藤学校学生杨谋在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球银奖,学生黄潇霄,欧泽希,唐乙瑄在FBLA(北美学校商科竞赛)获得全球第五名······在追梦的路上,巴蜀常春藤学校正以奋斗者的姿态,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