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所学校有点“妙”参加运动会竟然变成期中考试
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扮演。校方供图,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1日10时30分讯(记者 林楠)什么是“博物馆式”的学校?顾名思义,将学校打造成一座博物馆,让学生在校园里随时随地看展,让学习潜移默化地成为日常。以此为头衔,重庆巴蜀常青藤学校做了些什么?10日,记者走进这所“神秘”的学校一探究竟。
中西合璧:国际化的中国学校
刚一走进校园,就远远听到操场上传来的音乐声。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时下流行音乐,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整齐地跳着操。走进去,绿茵场、舞蹈室、网球场、实验室,还有按学部区分了建筑及装修风格的校舍、走廊上的各种展览,都显示着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
但这并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学校,而是一所国际化的中国学校。该校负责人表示,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是学校所选择的,“也就是说,关注国际化课程的本土该量化,本土课程的国际化改造。”
据了解,该校创立于2016年,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30人,实现学生跨年级融合,没有主副学科之分,更没有补习班。
“奇妙”的教学活动设计:运动会也是期中考试
在这所学校,音乐课不再是可以被语文数学随便占课的附属品。初中部音乐老师肖杰介绍,尽管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但他也分成了四种课型来给孩子们上,包括尤克里里、阿卡贝拉、乐理知识及音乐鉴赏。除此之外,学校还会定期邀请校外艺术家来给孩子上课,比如川剧院的知名川剧演员。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艺能社时间。学校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准备了多种课程,既有潮流的电声,也有古典音乐、舞蹈等,每一节课都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有位同学一直喜欢吉他,但是家长却要求他学钢琴,”肖杰说:“但他没有机会学,直到进入我们初中,因为爱好,他的尤克里里学得非常好,也让家长改观并且支持了。”他认为,只是由于课程设置的丰富,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并且施展自己的才华。
该校小学部学生事务长员丁介绍,学校采用IB课程体系,也就是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国际文凭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把孩子们培养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思想者、反思者、有同情心的人……”员丁列举道。于是,学校打破传统但学科教学的模式,而是每学年制定六个学习主题,让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传统授课的方式被削弱,而是去扮演引领者,在课程和活动中去推动孩子自己来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方式也被运用到运动会。员丁介绍,上一次运动会,老师们将小学部七个班级按七个学科进行主题分配,每个班级按照主题打造相应的出场式,其中,分到美术的班级28个孩子化身28副世界名画肖像。运动会项目设计为亲子定向越野。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总公里数5.4的徒步行走,并在此过程中寻找发现7个打卡点,“这7个点分别代表7个学科,孩子们必须在点位完成学科相应的任务”,员丁说:“其实这是一次运动会和半期考试的无缝结合,不知不觉,考试就结束了。”
走廊的墙壁上挂着的画都是出自孩子们之手。校方供图,华龙网发。
老师很忙:不仅要在教室办公还要全学科抱团备课
走进小学教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每个教室除了正在授课的老师,角落里还有正在办公的两位老师。“我们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每个班的两位班主任都是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才有更好的了解。”员丁介绍。
另外,该校的备课方式也不一样。员丁说:“我们所有老师备课都会在一起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综合支撑,共同来推动完成当期的主题,所以老师们都会加班到很晚。”
除此之外,每天为学生们写下评语也是个“体力活”。“上学期末,每个孩子都收到厚厚的评价,但是里面只有一页纸是成绩,其余的则是孩子们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在校的行为习惯、心理表现等。”他认为,成绩只是衡量孩子学得好不好的办法,而不是评判标准,“从评价里我们老师就能总结出,这个孩子还要哪些地方需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