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垫江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增加值增长5.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垫江油菜花开 摄/卢家荣
沙坪镇油菜花
砚台镇太安村村民采摘花椒
乡村振兴示范点沙坪镇毕桥村 摄/向晓秋
通过建设2个试验示范镇、2个试验示范片、5个县级试验示范村和21个乡镇级试验示范村,探索不同条件、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去年垫江县实现农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7元,增长9%。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的垫江提供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
去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垫江县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建设2个试验示范镇、2个试验示范片、5个县级试验示范村和21个乡镇级试验示范村,探索不同条件、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同时,全县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强领导、绘蓝图、夯基础、聚人气、转动能、探路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7元、增长9%,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创新组织架构凝聚振兴合力
料峭的春寒丝毫未能阻滞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3000多亩油菜花绽放的脚步,肥沃的深褐、蓬勃的油绿交织着丰收的金黄,描绘着一幅承载着希望的蓝图。
3月8日,伴随着油菜花大观园的全新亮相,首届沙坪乡村休闲旅游文化节暨油菜花节将在毕桥村盛大启幕。
作为本次乡村旅游盛会的“主战场”,毕桥村的整体环境在去年再次实现质的飞跃。干净整洁、乡愁氤氲的农村环境,宽阔平整、四通八达的农村道路,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的舒适和出行的便捷,还有产业的勃兴和致富的憧憬。
村民卓明德是毕桥村小有名气的“园丁”,他不仅在自家房前屋后遍植花草,把自家打造成了一个“小盆景”,还积极将花草种植和景观布置经验传授给街坊四邻,和大家一起把家园装扮成乡村旅游的“大景观”。
而今的毕桥村已经做到了户户有花台和花草,院落整治率达到90%以上。“家漂亮了不仅自己舒服,游客也更多了!”卓明德高兴地说。
和卓明德一样,更多的毕桥村村民参与并见证着家园的振兴。
乡村振兴之路上,毕桥村探索建立了“1+5+15+25”的组织架构——在1个党总支下设5个功能型党支部、15个功能型党小组和25支志愿者服务队。
全村81名党员重新设岗定责,发挥各自作用,把120名村民代表和骨干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破译乡村振兴的“摩尔斯密码”
在垫江乡村振兴的宏大版图中,毕桥村和其所在的沙坪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实现乡村振兴,“22521”是垫江正在破译的“摩尔斯密码”。
去年开始,垫江致力于建设2个试验示范镇、2个试验示范片、5个县级试验示范村和21个乡镇级试验示范村,探索不同条件、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其中,沙坪镇便是2个试验示范镇之一,毕桥村则跻身5个县级试验示范村之列。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三农”试验中,沙坪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派驻“第一书记”,建立村级党总支,修订村规民约,开展评先评贤活动,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热情,打造山地、平坝、浅丘三大经济带,建成茶叶基地2000亩、竹海基地2000亩、粮油油制种2000亩、花椒基地2000亩。
高峰镇则依托龙溪河沿岸独特优势,以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建成晚熟柑橘3000亩、花卉苗圃1000亩、时令蔬菜园3000亩。
位于新民镇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新增引进和培育一批农旅企业入驻,充实休闲项目36个,建成集乡村旅游、新村建设为一体的农旅新村15个。
以高峰镇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发展晚熟柑橘2万亩、优质稻1万亩,通过大力实施人居环境“八改”,建设出3座“美丽新村”。
整治农村环境留住悠悠乡愁
如若把试验示范镇和示范片视作带动垫江乡村振兴的动力十足的“火车头”,那么棋布于垫江全域的5个县级示范村和21个镇级示范村无疑便是一个个马力强劲的“动车厢”。
众多示范村着重围绕“八改”,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不同的成效和经验,为全县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毕桥村推出“五字诀”、“五看一比”、“五个成一线”和“五美”等创新举措,成功营造出“让卫生成为习惯、让习惯美好生活”的良好氛围。
高峰镇大井社区重点实施“改厨、改厕、改房屋、改庭院”,完成农房改造89户、厨房改造62户、厕所改造58户,建设和改造化粪池51户、庭院改造16户。
新民镇明月村大力提倡垃圾分类,成立由各村民小组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环境治理监督小组,对各组的生活垃圾及农业企业废水废物乱排乱弃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垃圾收运率达到100%。
……
纵观全域,全县围绕建设“康养垫江”,通过实施清洁家园、绿色田园、清洁水源、美丽村庄“四大行动”,大力整治农村环境,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唤醒群众乡愁乡情。
治理生活垃圾上,垫江创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落实“三包”,健全“五有”,建成垃圾中转站28座,配备运输车辆43辆、垃圾箱桶17383个,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站)255个、堆肥池221座,治理农村生活垃圾55224吨。
治理生活污水上,全县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4座、污水处理站26座,改造污水处理场7座,建设城镇污水管道110公里,改造村级污水管网5个村,日处理污水1.55万吨。
治理废弃物上,垫江积极落实农业环保“1+7”方案,推行畜禽粪污、屠宰废水、病死畜禽、作物秸秆、白色垃圾、化肥农药资源化利用。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个,配套干湿分离设施12套,治理生猪规模养殖场445家,实施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11万头(只)。推行过腹还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草绳加工,综合利用秸秆33万吨。
上下齐心共图振兴发展大计
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垫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机制保障,更离不开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群策群力。
乡村振兴的冲锋号甫一吹响,垫江便迅速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并从7个职能部门抽调10名精兵强将组建乡村振兴办公室,形成协调指导中枢。
垫江以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定期研究乡村振兴重大事项,解决重要问题,敲定重大项目。同步建立起督查考评、投入预算、责任落实三大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垫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街镇乡和部门主要负责人52人赴浙江大学学习。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300余人到外地“取经”。
全县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活动,通过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全面掌握了相关情况。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指导、宣讲培训、把脉辅导,制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5”方案体系,编制出垫江晚柚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流域治理等11个专项规划,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要求。垫江紧扣农业生产力要素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农业基础建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去年,全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压缩弱质低效产业10万亩,发展优质高效柑橘17万亩、榨菜13万亩、优质稻25万亩、“双高”油菜11万亩、中药材3.8万亩,稳实出栏生猪82万头、家禽600万羽,实施天然水域增殖放流1040万尾。
同时,开展宜机化地块整治,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完善乡村信息网络,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此外,垫江还着眼优化制度供给,激活“人地钱”资源要素,构建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补短板 共谋振兴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脉相承。一个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首要必须补齐脱贫这个短板。
在砚台镇太安村,说起驻村工作队,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工作队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还帮村里积极争取项目,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使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有了方向!”村党支部书记程思文的一席话,道出了多数村民的感慨。
去年7月31日,县里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太安村后,便深入全村57户贫困户调查摸底。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基本摸清了村情和贫困户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党中央、市委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和“四进七不进”精准识别标准,宣传各项精准扶贫政策,为民办事服务,制定脱贫计划。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太安村有种植花椒的传统,全村种植花椒1500亩,其中大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800亩,散户种植700亩。工作组以花椒产业为重点,科学谋划整村脱贫规划,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邀请了技术专家到贫困户的花椒地现场指导,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本领,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对太安村的帮扶背后,是垫江脱贫攻坚稳步高效推进的大背景。去年,垫江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工作目标,强化思想武装、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贫政策,聚焦深度贫困和作风建设,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年度工作任务。
截至去年底,全县有市级脱贫村10个、县级扶贫重点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074户22708人,其中未脱贫871户2289人。全年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01户1358人、新识别贫困人口326户81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1%。
彭光灿 况宇 王琳琳 图片除署名外由垫江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