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生态保育区。(两江新区供图)
智能型中心广场亮相
2月20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两江新区了解到,该区悦来生态城打造的海绵城市又增一个新地标——悦来生态城中心广场亮相,未来这里将成为悦来生态城的商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交通枢纽中心。
悦来生态城中心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已于日前完工,主要包含视频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停车场出入口闸机系统,是一个集智能和生态一体的城市广场。
据介绍,生态城中心广场地处悦来生态城门户位置,位于地铁6号线高义口站出口,占地2.5公顷。生态城中心广场呈现出“两轴、一环、一中心”的整体布局。“两轴”为一条人行流线轴及一条因地形差而产生的视线轴;“一环”为贯穿整个规划区满足公交车停靠的环线;“一中心”则是以生态泡为中心打造的雨水花园,成为海绵城市的一个“细胞体”和试验田。
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悦来生态城中心广场的海绵建设成为其一大亮点。通过蓄水池、生态草沟、渗水沟、调蓄池、过滤池对整个悦来街心公园场地的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再利用,使中心广场年径流排放率低于40.77%,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7.22%,减少雨水资源流失、控制水体污染、缓解周边区域排水压力,整个区域既是可以自净的生态细胞体,又是可供游人驻足停歇的城市广场。
样板模式逐渐推广
据悉,作为重庆两江新区核心区域,悦来以保护长江为宗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包括公建民建小区、城市水系、市政道路、园林绿地等75个项目,目前已完工71个项目,其海绵建设试点“样本”通过全市推广也正助推重庆加速度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到明年底,重庆20%以上建成区将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到2030年,这一数据将上升到80%。
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两江新区的悦来生态城基本完成18.67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建成了滨江海绵公园、海绵城市展示中心等典型海绵城市工程,生态红利开始凸显,其样板模式逐渐向全市推广。
海绵城市三大亮点
悦来能为重庆乃至全国贡献哪些试点经验?记者梳理发现悦来海绵城市呈现城市道路能“呼吸”、生活配套有“海绵公园”以及道路屋顶有“智慧”三大亮点。
与传统城市道路路面不透水、排涝压力大不同,在两江新区悦来,大部分城市道路不仅能“吸水”,还能“补水”。记者在嘉岚路看到,车行道两旁靠路沿石的豁口可收集雨水,雨水经生物滞留带下渗到下层土壤,同时滋养生物滞留带内的植物景观。即在降雨时能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从荒芜的小鱼塘变身为风光秀丽的“海绵公园”,步行在悦来生态保育区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清了、草绿了、环境更好了,这得益于两江新区悦来的海绵设施。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进程中,两江新区悦来探索到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就是用好“地形”与“植物”两大法宝。
在生态保育区整治之前,将优先项目建设在低洼地带,同时种植苦草、小茨藻等沉水植物。在人行小道,其多孔的设计能够更快地透水净水。路旁陡峭的草坡底部也挖出了一条浅草沟汇聚雨水,再通过多种水生植物的净化,能有效避免被污染的雨水直接汇入江中。
海绵设施的“智慧成果”也带来了更宜居的小区住宅环境,这体现在小区道路和屋顶上。
在小区内,人行小道设计成透水路面,道路两边增加植草沟,可收集周边雨水,储存到地下水箱用于回用。同时利用地形设计雨水花园,有效收集道路或宅间雨水,让雨水通过卵石、植物、细沙、土壤等过滤层进行净化、下渗。
而在小区屋顶,通过栽种绿植来吸收多余雨水,并将雨水净化过滤、收集存储。同时,多样植物的绿植层可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