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强化全过程环境监管 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重庆日报2018-12-26 16:31:09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18-12-26-0072

乌江画廊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18-12-26-0073

非法倾倒含油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

  哪里空气有问题,就循着味道查过去;哪里河水被污染,就顺着岸线找仔细;白天出动巡查,夜间突击检查,刚钻出下水道,又爬上喷淋塔;再隐蔽的环境违法行为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再高明的弄虚作假也瞒不过手里的仪器……这既是重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人员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我市加强环境监管的具体体现。

  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我市在产业环境准入、重点污染源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监管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持续改善监管效能和效率,始终将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当中。

  优化产业与环境关系

  做好“四增四减”

  解决污染问题,需从强化源头治理做起。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这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是实现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今年,我市出台了《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出台了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实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等文件,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上,我市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做好白马电航枢纽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我市持续推进进港铁路支线前期工作;加快涪怀二线建设,目前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商品车辆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深化甩挂运输和城市配送试点工作。

  在减少农药化肥、增加有机肥使用量上,我市成立了12个督导组,对各区县落实全市农业生态与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除了“四减四增”,重庆还在优先电力上网顺序、建设重点输电通道、实施煤层气综合利用和生物天然气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守好生态安全生命线

  2.04万平方公里,是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2%,主要分布在渝东南、渝东北以及主城“四山”地区,按主导生态功能分为12个片区。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重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履行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7月,《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程随之推进。

  为将生态保护红线尽快由“图上”落到“地上”,市生态环境局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目前,我市已完成玉峰山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前期调研、现场踏勘、工作方案编制、标识牌及界桩安装等工作。同时,在勘界定标试点中,同期考虑了后期监管措施:不仅安装了智能桩,使用了巡更系统,设置了公益岗位,由当地村民巡护;还在主要道路安装摄像头,可以自动捕捉大型工程机械,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北斗系统智能界桩更是可以在发生损坏或位移时自动报警,主动发现开挖等破坏行为。此外,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利用高清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对疑似点位进行识别。

  用好“三线一单”

  严把环境准入关

  作为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环评制度在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紧密相连。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庆严格落实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守住“1公里”和“5公里”两条底线,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项目和过剩产能项目挡在门外。

  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全市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污染治理等要求的项目环评26个,涉及总投资约20亿元;对8户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要求的企业分别采取关停、搬迁等措施;全面完成13家“十一小”企业关停取缔和主城区7家污染企业环保搬迁。

  一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始终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制度,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划框子、定规则、查落实。目前,“三线一单”工作实施方案已印发,相关动员会和工作培训会先后召开;市级层面的“三线一单”已基本建立;各区县“三线一单”正在加紧编制。截至目前,已完成72个规划环评文件审查工作,并会同发展改革、经济信息、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为规划提出优化建议360余条,有效避免或减缓了规划实施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严格环境准入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抓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节,严控“两高一资”和过剩产能行业。截至目前,全市审批项目环评文件3436份,涉及总投资5900亿余元。其中,因污染防治或生态保护措施未满足环境质量改善要求而不予或暂缓批准的44份,涉及总投资153亿余元。

  强化在线监管

  让数据“说实话”

  今年7月的一天,九龙坡区一家汽车企业的车间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一进门就直奔该企业的涂装废水站。“今天有通知说要来检查吗?”就在厂里工人还在纳闷的工夫,来人已经拿出设备,开始了对废水站在线监测设备数据记录的对比核查……

  随机行动、突击检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这正是重庆市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执法专项行动的特点。

  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公安局联合开展了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执法专项行动,对行业内违法行为形成了震慑。

  除了开展专项行动,市生态环境局还采取信息公开、定期抽查、指导督促等方式,确保自动监控数据的真实准确,同时不断完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目前,自动监控平台的升级方案已编制完成。

  此外,为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今年市生态环境局还印发了《关于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评估的通知》,发布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防范环境风险

  不打无准备之仗

  “北碚区蔡家岗街道太平村嘉陵江右岸,有可疑车辆正在往桥下溪沟倾倒污水!”10月31日上午,12369环保投诉热线接到的一通举报电话,开启了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大幕。随后,市生态环境局等15个部门单位出动200余人和20多台设备赶赴现场,对非法倾倒的“油污水”进行应急处理,成功遏制了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是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的重要一环。”重庆市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12月4日,今年全市共处置易引发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32起,经妥善处置,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7起,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在众多化工企业集聚的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万州区九龙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已委托编制单位进行编制,其中纳入风险管理的8家企业已完成风险标识、围拦、封堵、喷淋、吸收等装置和污染物应急收集以及处理设施的安装更新;在长寿经开区,应急管理中心入驻了公安、消防、医疗、安监、环保、应急等部门,集成了“110”、“119”、“120”和“12369”报警系统,形成“六维一体”的联值、联训、联勤机制,实现了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模式。同时,数字园区监测监控系统还集成了风险单元实时在线监控子系统和废气、废水排放实时监测监控系统。

  环境风险防范是一项未雨绸缪的工作,因此,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今年,我市陆续组织了对长江三峡库区干流流域、4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9个涉及化工生产的工业园区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目前,各区县都在按步骤推进该项工作,像上述的长寿经开区就建立了包括装置级、工厂级、片区级、排洪沟级、河流级的“五级”事故废水防控系统。

  环保督察全覆盖

  压紧压实责任

  写字楼与养殖场、公交站点与牲畜棚圈,本来是互不相关的设施,然而在大渡口区八桥镇,有两座养殖场就违规建在人口集中的城区内,还把牲畜的粪便通过沟渠、涵洞直接排入伏牛溪。

  今年4月,在我市开展的环保督察行动中,这两座养殖场存在了十多年的违规环境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目前,重庆市环保集中督察已实现区县全覆盖,重点督察了各区县党委政府对中央和全市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有力压紧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环保责任,各区县立行立改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7400余个,督察反馈的1400余个重点环境问题正在有序整改。

  环境违法零容忍

  让“利剑”始终高悬

  同样是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长寿区葛兰镇的一家养猪场因配套的污水收集池、沼气处理系统等相关污染防治设施未正常运行且拒不整改,被环保、公安联合执法人员找上门来。最终,企业负责人被行政拘留5天,养殖场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整改。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重庆市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深化环保部门与公检法机关的沟通交流,建立健全案件会商制度。召开环境保护联动司法工作座谈会,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关于在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的意见》等,共同探讨和推进刑事案件办理中危险废物鉴定、证据固定、采样等疑难问题。

  在强化执法司法衔接机制方面,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防范和打击长江流域“一条龙”式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动优势,查处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整顿规范了一批重点行业,形成了打击和震慑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把专门的过滤网焚烧设施当成应付检查的“摆设”,不顾环境污染,只想着蒙混过关。今年3月22日,永川区某塑料制品加工厂的这一违法行为,被执法人员当场“戳穿”……这是我市开展“利剑执法”专项行动中的一幕。

  今年3月21日至30日,重庆市以花溪河、梁滩河、临江河、濑溪河、龙溪河5条河流流域为重点,组织开展了2018年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在10天的集中检查期间,10个现场执法组累计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并立案848件。

  今年高中考期间,重庆在全市范围内以建筑工地为重点对象,查处了一批噪声污染违法行为,累计出动检查人员6419人次,检查噪声污染源4980家次;发现建筑工地环境违法行为90起。并在7月初对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的10个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行了集中约谈。

  一直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的查办和惩治力度,陆续开展了“利剑执法”、“铁腕监察”、“联动司法”、“阳光监督”等专项行动,探索跨流域执法模式的同时,有力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以案说法

  推动社会参与

  今年6月的一天,江津区人民法院的巡回审判车开进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公开审理了一起环境污染案。审判长在判决书中的以案释法,令在场旁听的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和社区群众深受触动。

  为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重庆市不断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各市属媒体加大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的解读报道,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还专门开设曝光栏目,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了守法光荣、违法必罚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6·5环境日”为契机,各区县、市级部门集中进行生态环保主题普法宣传,开展主题活动近100场;九龙坡区90余个单位将生态环保相关法治教育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渝北区、万盛经开区组织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启动仪式;丰都县召开了2018年环境质量发布会,举办了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

  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今年6月,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生态城的一间厂房内,重庆万国半导体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然而,来渝之初,该项目曾在电镀准入上遇到难关,一度几乎无法落地。

  为了避免“一刀切”,两江新区环保分局提前委托环评单位进行选址论证分析,先后组织召开3次专家技术论证会。经反复论证认定,该项目电镀环节属于电子电镀,不同于传统电镀项目生产线,并符合在集中加工区外布局的投资要求。最终,通过生态环境部门的提前介入、靠前服务,项目得以顺利落地。

  今年,重庆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贯彻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和重庆市《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全市环保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执法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通知》,从优化环保法治环境、建立“四张清单”、推行“全渝通办”等10个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还出台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通过落实10大类41项具体举措,将“放管服”成效体现在环评审批、监管执法等各个工作环节当中。(丁凤然 聂廷勇 图片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阅读
 
编辑:欧平淑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