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璧山启动 将对改变传统能源传输方式、破解能源供给难题产生重大意义
12月6日,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暨第三届重庆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发展交流会在重庆璧山举行。会上,璧山区与重庆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璧山启动建设。
该基地建成后开展的基础性实验和应用研究,将对我国今后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改变传统能源传输方式、破解能源供给难题等产生重大意义。
据介绍,空间太阳能电站即在地球轨道上建立太阳能电站收集太阳能,并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向地面提供持续电力的发电系统,其构想最早由美国格拉泽博士在1968年提出,旨在利用空间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国际上将其称为能源领域的“曼哈顿”工程。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介绍,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发电功率约0.4千瓦,在平流层的发电功率达7千瓦-8千瓦,而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10千瓦-14千瓦。
与风电、水电相比,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受昼夜、天气、地区纬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不仅如此,其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其延伸的无线输能、无线通信等相关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在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展开研究。2008年,我国将空间太阳能电站研发工作纳入国家先期研究规划,近年来提出了平台非聚光型、二次对称聚光型等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同时在无线能量传输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当前,我国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方面初步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成为国际上推动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落户璧山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项目,选址在璧山区福禄镇和平村,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亩,其中核心试验区约为106亩。目前已完成立项、选址、规划测绘勘界等工作,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和报告编制等。
据悉,2019-2020年为实验基地建设期,将投资2亿元建设升空试验场地、气球平台调试大厅、实验楼、铁塔等设施,并通过高度50-300米的浮空平台开展微波传能实验;2021-2025年将建设中小规模平流层太阳能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2025年后可开始大规模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相关工作。
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谢更新介绍,此次在璧山启动建设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将以空间能源技术发展前沿为引导,开展大功率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与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未来中国真正在太空建太阳能电站打下基础。同时,该基地将推动国家大科学工程落户重庆,助力重庆科学城建设,打造以该基地为中心的新能源产业技术聚集区。(记者 龙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