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都飞仙洞村:借力乡村振兴 巩牢脱贫成效
华龙网11月27日10时讯(通讯员 陶涛 陈家海)飞仙洞村位于丰都县包鸾镇西南,全村幅员18.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446户1456人。全村共有党员50名,2个党小组。境内有四川二路红军誓师大会遗址、元朝宰相铁木健后裔墓葬群、天坑溶洞石林人文自然景观。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精准脱贫措施落地,如今全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培育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
“我们在这里修建人行便道,就在家门口务工,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哦,乡村旅游石里红枫度假区修建好了,我就利用资源开了农家乐。”该村贫困户涂治华表示。
该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培育乡村旅游新兴支柱产业,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施全村贫困户入社全覆盖,为每户配股参与分红。在村一组乡村旅游点引进“日本红枫”项目,走招商引资与农户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模式,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同时,走“村支两委+贫困户+经营企业”运行模式,探索建立“企业负责承包经营、村支两委负责管理、贫困户参与”的“共富”利益联结机制,既解决了“空壳村”问题,又能切实让贫困户增收脱贫。
人居环境整治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老潘,这下子终于住进了新房了哈,比原来土房子安逸些。”该村未脱贫户潘仁福的帮扶责任人徐继明帮扶时交谈的话语。“这下房子修好了,我还是打算把副业在扩大哈,砖已经拉回来了,工人马上就进场扩大圈舍,打算再多喂十来头黑猪,今年脱贫是没问题的。”潘仁福信心满满。
“原来的厨房、厕所紧紧地挨着猪圈,硬是把我臭了几十年,这回农房四改,国家有补贴,我就把厨房、厕所、猪圈重新弄过了,现在端起饭碗都要吃得香些。”当地村民王玉碧说。
针对该村老旧房屋特别是泥瓦、木结构房屋较多,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房屋较多的实际,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利用扶贫优惠政策,争取专项资金陆续开展了多批次危房改造工作,效果较为明显。三年来,该村完成C级危房改造72户,D级危房改造25户,“四改”共80户,138处(其中,改院46户、改厕47户、改厨29户、改圈16户)。
破解基础设施瓶颈 提升村容村貌舒适度
“2016年以前我养牛所需要的酒糟,只能在凉水井用小三轮转,因为路况的原因导致货车上不来,现在好了、路宽了、也硬化了,一次性就是拉30吨的货车,我们养牛的运输成本也大大减少了,养起牛来也更有信心了。”2组养牛大户安树明说。
该村全力解决出行问题。将全村主干路11.5公里的3.5米宽硬化路全部拓宽至4.5米;泥硬化产业路5公里,实施完成10公里便民路、13公里泥结石路,方便村民出行、下地干活;全村村道路、社道路硬化率、通达率将达100%。破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新修农村人饮工程5处,整治山坪塘5口、新修5口,管网改造8900米,栽植水保经果林100亩。村容村貌整治。动员全体村民建设美好家园。村主干路随时清扫保洁,河道垃圾经常性清理,组织村组干部、党员议事代表对村组公共区域责任划片、定期清扫;逐家逐户大扫除,每月评比,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激发内生动力 杜绝等靠要
“安华树勤政为民模范、安树明勤劳致富模范、秦廷梅孝亲敬老模范、张茂凡和善乡贤模范、涂永福、邓贤龙等17名最佳清洁户上台接受表彰。”随着村主任宣读表彰决定,各位模范先进在全村集体亮相。
该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一班人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改变落后思想观念。全村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烈氛围。从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人人参与、户户努力,主动加入到扶贫队伍中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改变生活环境。
飞仙洞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冯博表示,下一步,飞仙洞村将坚持以中市县系列脱贫攻坚精神为指导,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壮大产业发展为抓手,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基石,在切实激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脱贫成果,上交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