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1月22日6时05分讯(通讯员 肖贵平 郑红)平山产业园区,在重庆万盛经开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铿锵步伐中,一路建设、蓬勃发展,通过两代人的接续奋斗,16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厂房林立,放眼望去,全是土木结构的农房。
平山产业园区的前身是万盛工业园区,于2002年12月由市政府批准成立,是全市首批成立的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启动区面积为1.26平方公里。
2003年,南桐镇峡口村(今麒麟村),机器轰鸣、铲斗翻动、铁臂挥舞,数几十台挖掘机、推土机、运渣车同时作业,施工现场声势浩大,振奋人心。这一年,平山开始平整场地。
2004年,刚30岁出头的蔡明会从石林镇财政所调到万盛工业园区工作。她清楚地记得,当时,万盛工业园区办公楼还在万东镇建设村原钢球厂内,是一栋一楼一底的旧式砖木房。
刚到园区工作的第一天,蔡明会在日记本里写下:“第一次踏入园区是茫茫大雨的一天,滂沱大雨积成的水洼淹没了脚踝,前行是不舍,回首是留恋。”
蔡明会介绍,当时,万盛工业园区只有福耀玻璃、四维精美、金桥纸业、普生药业、万兴机械厂等五六家企业落户,年工业总产值约3亿元。
“最初,万盛工业园区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只有2人,大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服务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蔡明会说,那时,园区全体职工一方面努力招商,另一方面又担心企业来了没地安置,都热切期盼平山早日完成平场工作。
2011年,万盛经开区根据全区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定位,将万盛工业园区划分为平山产业园区和煤电化产业园区。
2012年,平山产业园区正式成立。
蔡明会说,虽然陆续有盛钢钢管、汇畅钢管、方汀机械等企业入驻园区,但总体来看,规模不大,产业亦难以做大。园区要发展,只有基础设施先行,才能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培育产业集群。
“2012年以前,进出平山产业园区平山组团的公路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土路,蜿蜒曲折,车辆进出得绕行很长一段路。”蔡明会说,平山产业园区管委会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2018年,平山产业园区,厂房林立,路网纵横。资料图
接下来的几年,在万盛经开区“真金白银”投入下,平山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17条园区道路阡陌纵横,10公里排污管道横竖交错,6公里供水管网相互连接,5公里供电线路高耸空中……昔日的荒地上,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已然崛起,标准化产房比比皆是,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全程无忧……
如今,平山产业园区建成和在建面积达5.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总数已近200家,其中投产企业77家(规上工业企业52家),产业工人总数超过8000人。聚集了福耀玻璃、耀皮玻璃、重庆能源、多普泰制药、博奥镁铝、佳劲机车、爱优工业、高科幕墙、珠海光宇、必扬星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成为了国家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庆玻璃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两车配套协作园区。今年,该园区累计签约落户园区招商项目11个,达产计划年产值96.6亿元、年纳税4.7亿元。
今年是蔡明会在平山产业园区工作的第14个年头。跟随着平山产业园区成长的步伐,她也从园区财务部、企业发展部、安监部、企业服务中心,“走”到了如今的园区综合部部长。她说,一路走来,她越成长越青春。
“一件美丽的刺绣,看正面是美丽的图案,背面却是千针万线缝合的接头。你踩在脚底下的是泥泞水洼,但抬头看到的可能是满天星星。”蔡明会把这段工作感悟写进了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