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西南大学教带领团队深入云贵川渝 为国家精准扶贫提供第一手资料

重庆日报2018-08-22 11:28:06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18-08-22-0014

廖和平带领团队走村串户做调查评估。受访者供图  

  三年来,她先后带领1000余名师生和志愿者深入云、贵、川、渝600余个行政村,走访36500余户村民开展精准扶贫评估,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报告,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今年暑假期间,长期深入基层从事脱贫攻坚调研工作的她,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到北戴河享受了为期一周的休假。

  她就是西南大学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评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廖和平教授。8月20日,休假归来的廖和平教授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的专访。

  选调查对象有讲究

  54岁的廖和平是重庆璧山人,在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今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读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三年前,西南大学通过竞标,参与并承担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以及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任务,廖和平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根据相关标准,该中心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和贫困县退出评估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比如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问卷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几大类共166个问题。

  中心骨干成员李涛博士说,在进行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时,团队走访户数近2000户。在选择调查对象时,团队细化了选择的标准,比如零散户、偏远户、小姓户、外来户等等。

  除了入户调查,团队还会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评估,通常选择当地变化最小、最薄弱的方面进行评估调查。

  为贫困村提供脱贫经验

  “评估检查应坚持‘短板理论’,只有最低水平的贫困户达标了,才是真正的脱贫。”廖和平说,比如调查组去贵州省赤水市海拔1530米的牛青山组,往返要步行20公里,但这才能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

  在评估过程中,除了政策落实、减贫成效、精准帮扶、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评估外,廖和平带领团队也在总结成功的脱贫做法,为当地政府提供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塘约村,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不到4000元提高到去年8000元,实现了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嬗变。

  廖和平认为,塘约村飞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土地产权改革盘活了土地资源。

  “比如当地以4亩土地为一股,让老百姓以自己的承包地入股,规模化打造猕猴桃、辣椒等产业基地。”廖和平说,同样,宅基地也可入股相应公司,进行民宿打造和包装;林地则用于开发乡村旅游等。“老百姓是经营自己的公司,因此积极性非常高。”

  帮巫山农民发展产业

  廖和平团队也致力于用专业知识帮助重庆探索高质量脱贫方式。

  2016年12月,廖和平带领团队深入巫山县邓家乡开展精准扶贫调查评估时发现,这里大部分居民靠种土豆、药材生活,在海拔1550米的大山中,土地贫瘠,石多土少,不要说运输农耕机器,就连下山赶集都要走1个小时。

  通过废弃村庄用地复垦和低效宅基地再利用等方式,该团队为当地完成了《巫山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比如一家4口人,他们原有的宅基地(包括房屋、院坝、猪圈等)加起来可能有300平方米。”廖和平解释说,在扶贫搬迁时,如按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那么这户人家还有200平方米的宅基地可使用。而这200平方米,可以按照重庆市有关政策进行交易,成为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目前,邓家乡已实现了两个复垦项目,面积达93余亩,涉及农户156户,农户获得909万余元,集体获得505万余元。运用这些资金,当地可以进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造等。

  此外,团队还通过探索农户共享产权的投资、以地入股和以房联营等方式,帮助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民宿产业。

阅读
 
编辑:高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