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新加坡贸工部部长陈振声—— 把智慧经验带到重庆 让互信合作惠及中新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 首席记者 陈钧 摄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行两年多,新加坡方面如何评价其运行成效?未来,新加坡和重庆要如何协作推进项目快速进展?
8月15日,在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牵线搭桥下,重庆日报记者走进新加坡,采访了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他表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但帮助中国西部地区降低了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还促进了两国互信合作,下一步,新方将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把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带到重庆。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重庆日报:作为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新加坡方面如何评价目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运行情况?您认为双方合作目前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要达到“互联互通”的目标,双方还需在哪些方面努力?
陈振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在重庆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完全崭新的,没有可复制或借鉴的案例,中新双方需要共同探索全新的合作理念和模式。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具有“不受地理位置局限”这一特点。项目是一个网络的概念,目标是希望通过项目合作催化中国西部的发展。目前在金融、物流、航空方面收效明显。
从金融融资方面看,项目为中新两方都带来了商机,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新加坡金融机构到重庆发展业务。据2016年底统计,中国企业到新加坡发债的融资成本已经比在国内以传统方式融资的成本平均降低了约0.7%。中国企业赴新加坡融资的积极性很高,目前企业可用的外债额度已达上限,新方正在争取更高额度。从航空物流方面看,航班数量从每周5班增加到了每周14班,把重庆江北机场和新加坡樟宜机场衔接起来,产生哑铃效应。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航空领域的合作不仅仅是点到点,而是枢纽到枢纽,再从枢纽延展到点。
项目目前最大的亮点要数“南向通道”建设,以前中国西部的货物经上海再到新加坡约需三周,“南向通道”投用后,目前仅需一周。相信通过中新双方进一步努力,还可以将运输时间缩短至5天。
“南向通道”带来哪些机遇?
重庆日报:“南向通道”建设如火如荼,给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您认为目前“南向通道”建设仍存在哪些难题?该怎样应对?
陈振声:“南向通道”的建设对新加坡的物流行业、金融行业拉动较大,未来还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一是硬件衔接,要把铁路带进港口,让货柜箱可以从船上直接转到铁路上,目前我们正跟广西南宁合作,推进“最后一公里”无缝对接建设;二是软件衔接,目前货物停留在关卡或物流园区等待时间约两天,我们正在探索当货物离开新加坡的时候就把各项数据传送到相关检验平台,实现“一关通”,这样可以再节省约两天时间。
目前,有的企业对于“南向通道”的认识还有误区,担心企业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实际上,加入该项目的省份和企业越多,物流网成本就会越低,经济效益自然越高,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新加坡太平船务原来一周只有一班船往返钦州港和新加坡之间,如今货源组织得多了,就增加为一周两班船,而且等待时间缩短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
中国内陆很多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都很有竞争力,但受到融资、物流成本的限制,推广发展受阻。目前,广西、贵州、甘肃都已参与到“南向通道”建设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南向通道”能把内陆产品的物流成本降到跟沿海城市产品一样。
新加坡给智博会带来什么?
重庆日报:再过不到10天,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重庆举行,新加坡作为主宾国,将在智博会上呈现些什么?您认为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将给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陈振声:智博会上,新加坡的科技企业将全面展现行业领先的研发模式,分享成功案例。
新加坡最早的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运用应该是在交通管制方面。但目前的交通管制也不仅仅靠大数据,还有其他管控模式。比如用拥车证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ERP过路费等。我们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找到城市公交和私家车的平衡点。
目前看来,大数据对于经济发展、市民生活的影响更重要是在健康医疗、能源消耗管控、供水管理、废水处理等方面。
多式联运“1+1”项目进展如何?
重庆日报:新加坡与重庆合作的多式联运“1+1”项目进展如何?新方目前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陈振声:“1+1”项目进展不错,希望更多企业能够一起用此模式,加大力度和物流公司合作,形成更宽更深的多式联运网络。有些中国公司不太了解多式联运“1+1”项目。这个项目凸显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概念,跟普通物流园的概念不同。在合作网络的概念里,在承运量一定的情况下,越多公司共享网络,联运成本越低,联运效益越大。
针对这个项目,除了铁路建设之外,还需要建分拨中心,目前南宁物流分拨中心已经建成,在重庆果园港等地方还将建更多的物流分拨中心。
重庆日报:关于樟宜机场与江北机场的合作,现在进展如何?
陈振声:重庆江北机场发展非常迅速,樟宜机场与江北机场已在商业服务方面展开合作,希望在机场管理方面尝试更深入的合作,以樟宜机场现有模式经验为基础,助推江北机场进一步开发中转枢纽功能。
对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有何期许?
重庆日报:对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您有什么期许吗?
陈振声:目前,中新交流与合作更多是双方软件、硬件的配合交流。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作为交流平台,会让更多新加坡人认识中国西部。从长远看,前两个中新合作项目缔造了双方政企交流、互信的基础,希望通过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进一步加深中新双方互信和合作,通过时间的累积,促进中新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