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高爽):8月9日,渝中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渝中区将在6大数字产业、4大区域和政、商、民3大应用上持续发力,推动全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为渝中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力争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智能产业企业100家以上,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2年突破400亿元。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提速推进互联网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基于互联网技术、思维、手段的创新,取得可喜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等称号。截至2017年,全区集聚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企业近3000家,规上企业115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占GDP比重6.3%,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位列全市前5,大数据智能化相关技术已逐步深入重点产业各个门类。
当前,重庆市正大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重庆智造”转变。渝中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大数据智能化核心区域之一,积极融入全市布局,立足先天优势、先发优势、先行优势,聚焦重点产业、聚力重点区域、聚合应用发展,为渝中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力争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智能产业企业100家以上,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2年突破400亿元。
“大数据应用产业、区块链产业、数字内容产业、软件服务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这6大数字产业将是渝中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渝中区区长商奎说,渝中区将大力发展6大数字产业,形成渝中特色和产业集聚,与周边区县错位发展、接档发展,使之成为渝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在大数据应用产业上,渝中区将加强在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领域深度应用,建设全市大数据应用产业示范区;在区块链产业发展上,建设区块链监管科技实验室、产业联盟,形成跨部门、跨场景相互链接的区块链应用立体空间,打造国家级区块链特色产业基地等;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上,发挥渝中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将母城文化、抗战文化等进行数字化开发,讲好渝中故事、做成重庆品牌。同时,紧盯产业链前端,着力发展软件服务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同时,渝中区将在6大数字产业聚集的四个区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四大区域各有侧重。大石化新区是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的“主战场”,重庆“链岛” 智能产业集聚区。区域内区块链产业基地华记黄埔大数据产业园、重庆工业互联网服务基地、清华启迪协信数字产业园、5G概念产业园、数字IP产业园等园区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构建功能互补、数据互通、要素互联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预计到2020年,集聚区块链企业100家以上。
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区则聚焦大数据应用、软件服务、数字内容等产业。以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U创空间等载体为重点,转型升级,扩大集聚效应,到2020年形成特色突出、链条齐全、功能完善的产业集聚区。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数字内容、大数据应用等产业。推动来福士等项目提升智能化、科技化水平,运用物联网、能源中心管理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城市应用“样板工程”。整合片区丰富文旅资源,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发展大数据应用、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发挥“互联网+”赋能效应,加快商贸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传统行业提档升级。
信息是资源,应用是核心。渝中区将聚焦商用、政用、民用3大板块、24个领域,启动42项应用,让大数据智能化实实在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商用方面。优先在数字文化、智慧旅游、数字金融、智能商务、智慧医疗、智能专业服务等6个领域加快应用,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在政用方面。深挖大数据智能化在政务工作上的应用价值,构建“网格化+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一批政务应用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民用方面。重点抓好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能社保、智能就业创业、智能交通等5项应用,更好地解决好民生“痛点”“堵点”“难点”。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还将采取措施,提升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上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全链条投资,减轻企业负担。完善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大数据智能化正深刻改变着经济形态、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我们将按照全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布局,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大力实施渝中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把大数据智能化口号喊得更响、把数字经济产业抓得更实,为渝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实现新作为。”商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