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重庆设置1.6万余名河长 实现河库“一河一长”全覆盖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07-15 17:29:57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高爽):7月13日下午,重庆全市防汛抗旱暨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对重庆市防汛抗旱和河长制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

  据介绍,从2017年7月以来,重庆市已设立四级河长、三级双总河长共计16611名,组建运行市、区县、街镇三级河长办1060个,实现了河库“一河一长”全覆盖。此外,重庆市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已经全面上线运行,目前各区县、乡镇、村社河长已全部使用“重庆河长制”APP履行巡河职责,同时在线人数最多达5000余人。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亲任总河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领导及所有市委常委、市政府各位副市长担任市级河长。万州、江北、沙坪坝、北碚、江津、合川、永川、铜梁、梁平、开州、城口、垫江、秀山、云阳、酉阳15个区县对照调整了区县级河长。一年来,重庆市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河长总计巡河58万余人次,即全市平均每天都有近1600名河长巡河。同时,重庆市对辖区河流进行全面“体检”,已为3800余条(段)河流编制完成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涪陵、南川等地还设立河道警长,奉节、北碚等地设立河道督导长,合川全市首位民间河长还获评全国“绿色卫士”。 

  据了解,去年7月以来,市级河长巡河27人次,区县级河长巡河1700余人次,乡镇级河长巡河3万余人次。24个市级责任单位齐抓共管,合力推进非法码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消落区治理以及非法采砂打击。同时,开展“清河一号”行动,清理河岸垃圾约12万吨,打捞河面漂浮物约9万吨,处理非法排污案件400余件。各区县纷纷推进跨区域治水,其中,梁平、垫江、长寿在龙溪河,永川、江津在临江河,南川、武隆、涪陵在大溪河等重点污染河流开展了跨区域联防联治。此外,重庆市还开展了“清河一号”行动,清理河岸垃圾约12万吨,打捞河面漂浮物约9万吨,处理非法排污案件400余件。“重庆河长制”公众微信号发布“智慧河长系统方案”完成专家咨询,区县、乡镇、村社河长全部使用APP巡河。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跨省、区县界断面水质监测方案编制完成,合川、永川、大足等区县已开始监测并用于考核。在水环境方面,2017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安全。与此同时,118个非法码头全面完成整改,城市建成区31段黑臭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河道非法采砂形势得到扭转。此外,璧山区璧南河还获得全国“最美家乡河”奖,万盛经开区结合河流综合整治建成鱼子岗休闲度假区等6个生态主题景点,铜梁区巴川河从Ⅴ类水质提升为较为稳定的Ⅲ类水质。 

  据介绍,今年以来,重庆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1成,洪涝灾害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偏重。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总损失、水利设施损失分别为去年同期的47%、51%、32%、60%、45%,为近5年同期均值的36%、6%、4%、39%、34%。截至目前,重庆市合川、潼南、铜梁、沙坪坝、渝中、北碚、江北、两江新区等区县提前转移受洪水威胁群众近10万人,将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进入汛期以来,市防指坚持汛期24小时防汛抗旱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与应急、安监、气象、水利、国土房管、城管、海事等部门召开联合会商会15次,提前发出重要水雨情通报24期、预警短信3万余条次,发布暴雨洪水Ⅱ级、Ⅲ级预警信息各1次,启动防汛Ⅲ级、Ⅳ级应急响应各1次。因灾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总损失、水利设施损失等均创近年同期最低,其中35个区县利用已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共计发布预警314次,累计转移人员998人、避免伤亡219人,全市未发生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此外,在迎战此次长江、嘉陵江、涪江大洪水中,市防指提前2天发布防汛Ⅱ级预警信息,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派出9个工作组赴沿江区县帮助督导抢险救灾。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对责任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延误抗灾救灾的,要严肃执纪问责。同时做好预报预警工作,要求水利、气象、国土、应急等部门要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加强与周边省市的联动,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提升预报精准度、预见期和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努力实现气象预报精准度超90%、大江大河预报精度达优良以上、中小河流预报误差不超过0.5米,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送达“最后一公里”、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军地抢险救灾机制,充分发挥部队在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要有效开展救济救助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并迅速组织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会议还指出,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蓄水保水,为后期抗旱提供水源。一旦出现早情,要通过应急送水等方式,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最大程度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编辑:高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