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谢谢你们政协委员对垃圾处置工作的关注和献策,我们引进‘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后,现在每年填埋的17万吨垃圾,可以发电770万度,实现440多万元的收入。昔日的垃圾,现在成了‘宝贝’。”6月20日,重庆市大足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林中福满怀喜悦地向调研的政协委员们介绍到。
据悉,地处重庆西部的大足区,以前,该区对每天产生的480多吨生活垃圾实行的是填埋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对周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首先是具有臭味的硫化氢气体,不可避免对垃圾处理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群众反映强烈。其次是垃圾渗沥液属于高浓度、重金属含量大、腐蚀性较强的污染物,在通过约10余公里的地下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如遇暴雨渗沥液就会随着雨水从许多溢流口进入河道,对河道进行再次污染。为此,2014年6月6日,大足区政协委员黄文兵提交了《关于更新垃圾处理方式、减少环境污染》的提案。建议引进新型‘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对垃圾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案很快立案并交由大足区城市管理局办理,该局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派出专人进行学习考察。最终,大足区与中国天楹集团达成协议,由该集团总投资1100多万元,建设完善了相关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对垃圾分解产生的甲烷等气体收集处理,变废为宝,形成动力发电。
据“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负责人陈牛介绍,现在该项目每天发电量达到24000度,并入国家电网后,可以满足3500户普通居民的家庭用电,同时解决了10人就业。
该项目实施以来,垃圾场的熏天臭气消失了,空气达到环保标准。同时,也为该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森林城市(简称“三城同创”)打下了坚实基础。(文 周勇 编辑 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