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巴南天坪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重庆日报2018-06-11 10:35:19

  6月9日是周末,前往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的道路上,私家车川流不息。

  “一到周末,天坪山上游客如织,很多地方不提前预订,还很难订到房间。”巴南区农委主任何先平表示,从过去偏远的乡村山野,到如今市民争相前往的生态休闲后花园,天坪山的改变,已成为当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范。

  推行“生态治果”

  万亩梨园重新焕发生机

  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位于主城区东南郊,距市区约38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左右。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天坪山逐渐形成了以高山梨、茶叶、花卉苗木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种植历史悠久的二圣高山翠冠梨颇有名气,还是永川黄瓜山翠冠梨的引种地。

  “由于果树的老化,传统管理方式的二圣翠冠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度走下坡路。”何先平说,2011年,二圣翠冠梨每斤只能卖到一元多,由于无钱可赚,天坪山上大片梨树处于“无管护、无产出、无效益”的“三无”状态。

  为了让万亩梨园重新焕发生机,2013年,结合全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巴南区精准施策,启动了“生态治果”工程,制定了生态梨园生产技术标准,从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对梨园进行生态化改造。

  “这是我们栽种的生态植物篱,已经将梨园保护了起来。”9日,在天坪山上最大的梨园——二圣镇集体村高山梨园里,重庆日报记者看到,高约80厘米的植物篱,将梨园和公路、农房等进行了隔离,这些植物篱不仅能阻隔水土流失,其果实成熟落地后,还能成为天然肥料。

  为了提升梨树品质,梨园采用了梨树非充分灌溉技术,配套灌溉管网、排水沟渠和缓冲沟塘,满足生态拦截和排灌需要,并实施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将化肥用量较常规减少40%以上,同时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采用梨果套袋、糖酒醋液诱杀害虫、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措施,采取减少农药使用,使集体村梨园基地化学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

  实施“生态治果”后,天坪山农户争相栽种翠冠梨,梨园覆盖的区域一片翠绿,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去年,二圣翠冠梨又迎来了丰收。由于品质好,绿色环保,翠冠梨卖到了每斤6至8元,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柱。

  创新“稻+N”模式

  荒废土地成了高产田

  “这个围栏,主要是防止泥鳅跑掉。”9日,在天坪山上的二圣镇中坪村,农户刘昌元正在水稻田里忙着扎紧围栏、挖深沟渠,为水稻放水收获后稻田里饲养的泥鳅能安稳存活做准备。

  据介绍,天坪山上多丘陵,地势相对较为平缓,一直以来,除了高山梨、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外,还有不少农户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但由于收入相对较低,不少青壮劳力都选择外出务工,一些坡地逐渐荒废,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让传统农业也能走上高效、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巴南区精准发力,探索创新了“稻+N”种植模式,即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通过降低种植密度,营造生存环境,让泥鳅、小龙虾、蛙、鱼、鸭、球盖菇等在稻田中生长,形成一个生态互补、高效高质的种养模式。

  “泥鳅的收益可高了,一亩稻田起码可以增加收入8000元。”刘昌元说,他虽然建起了家庭农场,靠规模和机械化种植,种水稻也能有赚头,但每亩收入就几百元,而今年他在50亩稻田里养殖稻鳅,水稻品质和售价更高,加上泥鳅的销售,收入将大大增加。

  由于看到了稻鳅种养的前景,刘昌元对周边上百亩荒废土地进行了改造,让原本光秃秃或是杂草丛生的荒地,都变为了高产田。

  据何先平介绍,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目前,巴南区实施“稻+N”模式的稻田总面积已有上万亩,未来将在全区推广10万亩以上。

  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上百农房变客房

  天坪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农旅融合理所应当成为当地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然而,特色项目的缺乏和旅游设施的落后,成为当地加快农旅融合发展的“拦路虎”。

  为此,巴南区在天坪山上引入云林天乡、云海天骄蓝莓园等特色产业项目。在夯实农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之上,还大力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让周边的农户都能搭上农旅融合发展的快车。

  集体村依托万亩梨园、以及梨花节、采梨节的举办,开展生态家园建设,采取“户分类、村集中、镇中转、区处理”的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利用“三格式”生活污水处理池对生活污水厌氧发酵处理,通过人工小湿地处理后排放;人畜粪通过沼气或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有机肥。

  目前,集体村共修建垃圾收集池76个、垃圾中转站3个,90%的农户进行了卫生厕所和浴室的改造;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16盏,近半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每户庭院还修建了花台种植花卉苗木,或是在庭院种植果树,环境的改善让上百户农房变为客房,备受游客青睐。

  在去年采梨节期间,该村52岁的村民李坤国靠农家乐和翠冠梨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真正尝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甜头。

编辑:高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