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石柱:发展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重庆日报2018-05-14 13:47:27

【区县联动】【石柱】石柱:发展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沙子镇盘龙村高山生态蔬菜基地

【区县联动】【石柱】石柱:发展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辣椒技术指导

【区县联动】【石柱】石柱:发展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收获的中药材

【区县联动】【石柱】石柱:发展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武陵山农业科技园

  在石柱县中益乡全兴村,去年才开业迎客的景轩农庄生意红火。这家休闲康养旅游的“黄水人家”,在6月至9月的旅游接待高峰期,36间客房天天游客爆满。

  “去年,农庄接待游客的总收入超过30万元。”老板谭中华喜上眉梢地说,不仅他家收入好,还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的绿色蔬菜、养土鸡供不应求,大伙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

  不仅如此,谭中华还是石柱“黄水人家”旅游专业合作社中益分社的负责人,在他的组织引领下,目前中益乡已有七八十户农户挂起了“黄水人家”的牌子,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就有70家。

  “这就是石柱通过建立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延伸出的产业链条。”石柱县相关负责人说,以“黄水人家”为例,在全县25个乡镇都建有分社,并采取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方式,延伸出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创新体制机制促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党的十九大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石柱相关负责人说,在质量兴农中,县里把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放到了重要位置。

  今年3月,石柱对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从机制、体制和政策上,制定下发了一个融合推进方案。在这个方案里,从示范基地面积、运行机制以及县里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都有具体的标准和措施。

  按照融合发展的方式,石柱县今年启动了23个500亩以上的县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由各乡镇和建设业主自行申报,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服务、统一订单收购的方式实施,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打造“研产加销”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全县已经确定了8个有机莼菜基地、7个有机水稻基地、3个有机蔬菜基地、4个有机辣椒基地、1个水果基地建设。

  由政府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机制,打造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园,这是石柱质量兴农创新的一种机制。在石柱三河镇、冷水镇、龙沙镇等,武陵山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的建设如火如荼。其中,在三河镇的科研园内,新建的科研楼、智能温室、大棚网室等,其内部实验设施设备的安装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这个科技创新园是石柱县政府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共同投资14400万元,在“十三五”时期进行“院县合作”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围绕石柱县“低、中、高”独特立体气候特性,布局了“三心十区二带”,规划总面积6000亩。其中,三河镇以科研为主,布局“一心三区一带”,共2000亩;龙沙镇以辣椒、草莓产业为核心,布局“一心三区一带”2000亩;冷水镇以莼菜、高山蔬菜产业为核心,布局“一心四区”2000亩。它是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科技展示、农旅融合等为一体的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近两年来,石柱在现代农业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建设上,结合本地的实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已建起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体系。并通过全县90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龙头企业、1120个家庭农场,使这一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质量兴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整合农产品资源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石柱县万安街道办事处灯盏村的村民郎开华,在去年冬天与石柱泽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签下一份协议:他将自己家的5亩旱地、4亩水田作为股份,交给专业合作社统一栽种中药材皱皮木瓜。

  按照协议,在前3年未投产前,郎开华家的这5亩旱地每亩每年可获得200元,4亩水田每亩每年可获得300元的固定收益。

  从第四年开始,皱皮木瓜投产后,他家将获得这9亩土地上纯收益中的50%,其余50%分别由合作社分40%、村组集体分10%。

  去冬今春,泽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各分社已在石柱沙子镇、金竹乡、大歇镇等18个乡镇运用农民用土地入股,由合作社投资负责栽种、管理、销售等机制,发展了3万余亩皱皮木瓜、辛夷花、吴茉萸等中荮材。

  “这一创新机制已经普遍运用到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长效产业发展中。”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县总共有127家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合作,新栽种下15.2万亩木本中药材、优质李、核桃等长效增收产业。

  去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石柱三星乡生产加工的“三星香米”为绿色食品,并获得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

  这“三星香米”也是在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的机制下诞生的。三星乡的小环境具有生产优质米的条件,乡里建立起“三星香米生产合作社,与606户农民合作,使香米水稻的种植做到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确保了“三星香米”标准化生产。

  由于有了这一合作社与农户联接的机制,在技术上就好统一把控,合作社与西南大学联合在三星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品比实验、肥水实验,使香米的种植技术更加科学。

  在这一机制下,“三星香米”进行了品牌打造,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从原材料生产基地到产品加工以及品牌推广和销售都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培育出一个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绿色食品品牌来。

  特色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效整合了农业产品资源,提升了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和经济价值,帮助更多农民找到了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构建融合发展体系延伸产业链条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石柱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体系。”石柱县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融合发展的体系,使石柱的特色产业链条得到延伸。

  莼菜是石柱最具特色的一项产业,前些年,这一产业只能是原料式的销售,效益不高。在融合发展中,县里引进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来,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使莼菜产业迅速扩大发展,并延伸到二、三产业。

  在与种植莼菜的农民联接中,这家公司与农民通过“土地入股+保底收购+保低分红”的机制,组建起原质莼菜股份合作社、大石桥莼菜股份合作社,公司以现金入股,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年度委托收购莼菜协议》,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社员莼菜收购协议》,公司与合作社建立“双保”机制,保证社员种植莼菜的收入,即“保底收购价”和“保低分红”。2017年,收购的莼菜保证了4元/斤的保底价,并保证了平均1元/斤的分红。

  这一融合发展的机制体系,不仅促进了莼菜种植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延伸了莼菜产业的链条。目前,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莼菜种苗繁育基地100余亩,选育出莼菜品种5个。通过试验,其中一个莼菜品种表现优良,将作为今后莼菜重点推广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莼菜种苗繁育机构。

  在向二产业延伸中,公司利用莼菜已成功开发出包括食品、美容护肤、保健养生三大类共28种产品,共申报专利16项,其中取得证书的有11项。

  在向三产业延伸中,通过建立莼菜观光湿地公园,引导产区农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办“黄水人家”乡村旅游,仅冷水镇八龙村就有上百户村民,搞起了乡村旅游。

  在未来几年内,该公司还将投入10亿元左右,打造10000亩莼菜核心基地,进行莼菜产品的研发,要把莼菜产业延伸为一条年产值不低于15亿元的特色高效产业链。

  在融合发展体系下,石柱的其他产业链条也得到延伸,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去年,辣椒产业全县新增辣椒干制加工生产线13条,新增干椒加工能力8400吨、调味品深加工能力3000吨以上;在中药材加工上,新增中药材加工生产线11条,提高加工鲜品能力20000吨以上。

  在向三产业延伸中,石柱利用农业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休闲农业“四大板块”。在大黄水板块建成万亩莼菜观光园、云中花都、高山伏淡季水果特色产业园等;在城郊板块,建成玉皇殿休闲农业观光园、万亩油菜基地和设施果蔬观光采摘园等;在沿江板块,建成万亩佛手基地、千亩早熟水果观光园等;在高山板块,建成万亩高山绿色蔬菜产业景观带等。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延伸了石柱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产业链整体推进,正在成为石柱新型经济增长极。

  赵童 刘玉珮图片由石柱县农委提供

编辑:高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