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斌正在检修线路。(受访者供图)
春夏之交,重庆的天气忽冷忽热,头天还是骄阳似火,第二天就可能大雨倾盆。这种天气,让南川区电力职工韦斌有些暗自叫苦,他同时也有担心:暮春树木抽条长得快,如果枝条搭上了电缆,遇到下雨就会导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月20日,如往常一样,韦斌挎起工具包,又上路巡线了。
南川电力的“活地图”
这是一条韦斌熟得不能再熟的路,甚至闭着眼睛也能走完,但此时,他擦亮双眼,一丝不苟地做着巡线记录。
“10千瓦官皇线南垭小区移动基站14-1末端离周边房屋距离不够,目测1.2米。”
“10千瓦官皇线1号、10号电杆有树枝隐患,9号电杆倾斜。”
“10千瓦车官线14-1号电杆河坝变压器对房子距离不够。”
……
不一会儿,记录就写满了两页纸,“这些问题都要带回去,然后下次带工具过来进行处理。”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巡线是一项单调的工作:看导线有无发热;杆塔有无倾斜、破损;建筑工地塔吊有无坠物影响;电缆沟道有无积水等。就是这个确保配电安全的工作,韦斌一干就是18年。
18年里,韦斌累计巡线12万多公里,足够绕着赤道走3圈。他对每一条线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就拿我巡的这条线路来说,经过了17个小区,有电缆井106个,高压电杆4000多个,我们需要对每根线路都掌握得清清楚楚,这样发生故障时才能迅速排查。”
工作中,韦斌有一样不离身的宝贝——手绘电路图,这也是他多年工作积累出来的“秘笈”。参加配电工作之初,面对纷乱复杂的电网,为了尽快上手,韦斌想到了用手绘电路图标注出从每个变压器分出的电缆,进入配电箱后,再到哪个居民家中的完整配电过程。这样一来,当有故障报修时,他就能第一时间准确定位。
18年里,韦斌共绘制了150余张电路图,把这些图拼接起来,便构成了整个南川城区的电路网。工友们戏称韦斌就是张“活地图”,有找不到的地方,问他准没错。
危险关头的“急先锋”
在南川电网内部,韦斌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急先锋”,因为不管是故障现场、危险路段还是高空作业,他总是冲在最前方。
2013年8月的一个晚上,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起:“不好了,香格里拉小区外的一个配电箱出现故障,整个金山大道都停电了,麻烦你们快来看看。”
情况紧急,身为配网运维班班长的韦斌立马召集全体班组人员赶赴故障现场。通过现场查看,韦斌发现原有的配电箱已严重烧毁,必须立即更换新的配电箱才能恢复供电。更换配电箱需要将井下连接的电缆一并拔起,可井下的情况是几个配电箱的电缆全部缠绕在了一起,唯一的办法只有派工人下到井里将电缆梳理开来。
见此情景,韦斌一马当先,找来一根湿毛巾捂着口鼻,猫腰就钻到了两米多深的电缆井内,独自一人对电缆进行梳理,并徒手将重达几十斤的电缆托起半个小时,最终协助吊车将配电箱吊离地面。“当时情况特别危险,井下起码是70多度的高温,还有线缆烧焦后的浓烟,韦班长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着实令人佩服!”班里的工友说。
在韦斌身上,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2008年抗冰抢险,他带头冲锋在抢险一线,连续20多天没有回过家;2016年抗冰抢险,他又带头处理大面积停电事故;2017年夏天,他被检查出患了恶性肿瘤,但术后出院当天,城区突发大面积停电事件,他又第一时间出现在了现场,一直忙到深夜……
善于创新的“小诸葛”
和电打交道,不但需要谨慎,还需要巧思,才能制服电力,让它为人们服务。工作18年,韦斌也搞出了不少小发明小创造。
一次,南城街道龚家塘社区的变电箱发生损坏,这个老旧社区的道路很窄,货车开不进去,韦斌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用上了原始方法——用圆木将重达1吨的变压器托着滚进去,才解决了上百户居民的燃眉之急。
“有没有更适合老旧社区、乡村小道的变压器运输方式呢?”从此,韦斌便开始了反复研究试验。只要没有外出作业,他就躲在工具室里一遍遍琢磨,设计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工具模板也制了好几套。不久后,他研发的“多用途运输小车”的新型工具问世了。这种工具小巧轻盈,适合在狭窄的道路上运输作业。这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了重庆市QC成果一等奖和四项国家专利。
韦斌巡线时发现,电杆的倾斜度肉眼看不出来,而精微仪又不能随身携带,于是他发明了便携式的电杆倾斜度测量工具,只有背包大小,方便、省事。
像这样的小发明在他工作经历中比比皆是,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了不少创新项目,获得了10项国家级专利。
工作多年,韦斌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重庆市劳动模范”“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他对此却表现得很淡然:“我以前听先进人物做报告说做任何一行都要有自己的坚持,我不过是忠于职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