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岸上建污水处理厂,船上垃圾集中收运,清理重污染企业 重庆 为长江加道滤网
空中俯瞰长寿湖群岛。张 勇摄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江上的漂浮物。记者 蒋云龙摄
679公里,是长江重庆段的长度;300亿立方米,是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水容量。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责任重大。通过坚持“建、治、管、改”并举,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下一步,重庆将加强区域协调,破解长江生态修复难题,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
“江清岸洁4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阳春三月,平湖万州。在整洁的滨江路,阳光洒在清澈的长江水面上,重庆万州区环保局局长刘勇的这句话显得尤为突兀。
“2017年,我们建成了4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一年减排生活污水500万吨。”刘勇说,“万州城区3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超过12万吨,收集率达到91.9%。万州既是老城区又是半淹城区。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不让污水进长江。”
关闭搬迁重污染企业256家
在万州区申明坝污水处理厂,露天管道内,一股2米宽的水流急速奔涌着。“这是出水口,水质基本达到了Ⅰ级A标准。”渝东水务万州分公司经理谢翠华说,“这条管道24小时排放不停,处理能力为一天3万吨。”
岸上的污水有处理厂,江上的污水怎么治?
“船上的生活污水、垃圾、油污三大污染源都不允许直接入江,必须交给专门的垃圾收运船。”万州海事处副处长廖小奇介绍说,“垃圾收运后,统统运上岸交接。通过落实垃圾交运文书、加强行政处罚,实行每船必检等细化制度设计,保证了收集率。去年的收集量就达到了65吨。”
排污的口子堵住了,但江面清漂仍然是重头工作之一。29岁的万州小伙刘波,在江上清漂已有5年。
“江面漂满生活垃圾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可能出现了。最多是汛期的时候支流水流冲来大量枯枝烂叶。”刘波说,除了人工清漂,现在当地还购置了几辆机械清漂船,清漂能力大为提升。
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而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经成为共识。沿岸城市工业发展如何规划,也成为各地政府面前一道严峻的考题。
“在万州,环保局和发改委共同制定了禁投清单。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统统关停并转,对化工产业进行提档升级,要求污染物全部在内部循环解决。”万州区发改委副主任万有华介绍说,“我们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边污染边治理的错路。按照环保化、生态化、合理化的要求,产业正在从重化工向精细化工调整。”
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关闭搬迁256家重污染企业,主城区基本实现没有燃煤电厂、没有燃煤锅炉、没有化工厂、没有钢铁厂、没有水泥厂和烧结砖瓦窑。
取缔围栏养殖,岸线5公里内禁止新建工业园区
长寿湖,库容10亿立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而10多年前,这里有近万亩网箱网栏养殖,由于部分养殖业主肥水养鱼和过度捕捞,长寿湖水生态系统急剧恶化,一度达到劣Ⅴ类水质。
“什么叫肥水养鱼?岸边堆积着化肥和鸡粪,倾入水中就是肥水,虽然有利于养鱼,但对水环境却是严重的污染。”长寿区副区长宋平介绍说,“那时候,人在长寿湖岸边走,风里满满都是臭气。”
王兴辉一家当时就在湖边养鱼。“那时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但是看着本来清亮亮的湖水变得又脏又臭,确实心里过意不去。”王兴辉说,“政府要求彻底取缔网箱养鱼的时候,我还是支持的。”
“彻底取缔网箱养鱼后,长寿湖区域启动了生态搬迁。涉及长寿湖各岛屿以及湖岸500米范围内的数千户居民。”长寿区环保局副局长陈波介绍说,“搬迁不仅实现了长寿湖生态环境的减载,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重污染企业一一关停,现存企业必须达标排放。严把环评审批关,长寿湖周边实现了工矿企业的零增长。与此同时,长寿区城镇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率达到98%,建立流域清漂长效机制,辖区内水体基本保持清洁。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关闭搬迁了218家畜禽养殖场,整治248家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
“我们还与上游的梁平区、垫江县建立了跨境定期协调机制。”陈波介绍说,“对跨境污染联合查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流域污染治理协调等工作进行沟通协调,三区县共同治污。”
按照重庆市整体规划,各区县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在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长江支流水质总体优良,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长江两岸各类自然保护区增至58个。
在长寿湖,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污染输入大幅降低,前来过冬的候鸟种类达到30多种。
破解长江生态修复难题,加大区域协调力度
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三峡工程建成后,高峡出平湖。大坝蓄清排浑,在冬季保持175米高水位,在夏季保持145米低水位。三峡库区两岸形成涨落幅度30米、面积348.9平方公里的消落带。消落带范围内,蓄水期淹死耐旱植物,枯水期干死耐淹植物。缺乏植物,后果就是水土流失。消落带的治理,被认为是世界级难题。
在长寿湖,记者看到,湖中的大小岛屿绿意盎然,但是与水面相接处往上,可见数米高光秃秃的岩石。
“长寿湖的消落带多是岩石,不会造成污染和水土流失,但就治理而言,无法生长植物,是个严重问题。”宋平介绍说,目前长寿区已经与多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寻求最佳治理方案。
中山杉的种植似乎为消落带治理带来了希望。在万州区部分区域的165米蓄水水位线,1200亩中山杉平均存活率达到85%。“我们目前也正在制定一个景观规划,会通过多种治理方式合力,进一步解决消落带治理的难题。”刘勇介绍说。
对于长江沿线各地而言,还有一个共同的难解之结——餐饮船。
“粗略估计,万州区以前每天有3000多人在船上用餐。污水、垃圾、粪便都是直排长江。”刘勇介绍说,万州区集中对餐饮船舶进行整治,除3艘证照齐全、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餐饮船舶还在运营外,其余20多艘餐饮船全部交由造船厂拆解完成。
“现在一年多了,没有反复。仅存的3艘合规餐饮船,所有垃圾污水,也是收集后全部上岸处理。”刘勇说,很多区县都来万州学习整治餐饮船的经验。
为尽快破解长江保护的类似难题,全国两会期间,住渝政协委员也曾联名提案呼吁,希望国家建立省际间重点区域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机构,统一规划沿江产业,统筹协调跨地区、跨流域的联动治理,推动各省区市步入共同打造长江生态屏障“大保护”时代。
提案还提出,希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力求为破除长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分散交叉”“多头监管”先行探路、取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