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半小时才能走完的隧道
11日,重庆主城温度12℃,多云。在一个叫海底沟的地方,有条隧道直插大山心脏,里面四季恒温18℃。“
我觉得主城超99.9%的人,都不清楚隧道尽头是啥子?更不晓得它是座水域面积比两个渝中区还大的地下水库。”正在例行巡查的海底沟地下水库管理所职工饶贵华,说出她的职业自豪。少顷,随着她的讲述,这里的神秘逐渐清晰起来。
在水库管所院坝里,极少部分从地下水库放出的水引流进观赏鱼池,水质清澈,有近2米长的鲟鱼在游弋。
深藏于大山之中的海底沟地下水库
海底沟地下水库位于北碚区复兴镇歇马村,隧道入口隐于竹木茂盛的青峰山峡谷。
山高,需抬头才能看到山顶。隧道口海拔364米,顺隧道往里望,一眼看不到头。
昨天中午,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饶贵华带领下,穿过隧道口铁栅栏门,接近海底沟水库泄洪口。步行二三十米后,明显感到温度逐步攀升,再往里约100米,温度恒定,给人如春天的错觉。
“这里恒温18℃,现在是蝙蝠的天堂,隧道没整修前还有野兔。”饶贵华说,隧道壁下方的粪便是蝙蝠粪。这些粪不时可见,蝙蝠却不见踪影。她说,或许受我们进入前打开了位于隧道顶灯的影响,都惊飞了。
步行约15分钟,来到隧道尽头。这里,有泄洪智能阀及监控设备。她逐一检查运转状况。期间,她指着一个泄洪阀的电子显示屏幕,上面的读数是1%,解释,地下水库也有汛期,现在处非汛期,1%表示目前的泄洪量为该阀排水量的1%。别小看这1%,它带来的水流声,需提高嗓门交流,彼此才能听见。
水库管理所职工饶贵华正查看泄洪阀的运转状况
这些仪器背后,是混凝土夯实的墙体。
她讲,该墙体加入了不少钢筋,其厚度有12米多,相当于4层楼;头顶上方蓄的水有70多米深,大山相当于一个巨型盖子,把我们及地下水库装进了“扛了盖盖的大河”。
我们所处的位置算地下水库的什么区域?她讲,应该在水库水下的中部,经专业人员探明,全库水域面积为62平方公里,比两个渝中区(水陆域面积23.71平方公里)面积还大,库容量为1340万立方米;另外,水库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用途,也有人称它是“地下都江堰”。
水库都有决堤或泛滥的风险,它也不例外,唯不同的是,它的失控始于人类对它沉睡的打搅。那天,它露出洪水猛兽的狰狞面目,先是掀翻峡谷里的煤矿机械、巨石,不远处的良田转瞬消失在浊浪滔天的咆哮中……近半年,它才逐渐怒气消散。那天,也是它被世人发现之日。
长了青苔的怪鱼
刘寿才,今年70岁,当地村民,曾是社长。他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说,海底沟这个地名,是祖辈传下来的,同样传下来的,还有一处低于峡谷、叫海面坝子的平坝。
“这个不起眼的山沟沟,为啥有两个地方跟海的叫法有关?穿水那年的大洪水,让我们这里的很多人猜想,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里可能就是海洋,我们的祖先住在海边。”他讲述,上世纪60年代,海底沟地下水库逞凶的场景。
刘寿才正讲述海底沟水库当年是怎么被发现的
1966年,这里属江北煤矿开采区。需补充的是,这里产煤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属上100年采煤历史的老矿。刘寿才的家在附近,跟矿工们熟悉。他记得,当年8月26日凌晨,他被煤矿的爆破声惊醒,接着听到了鼎沸的人声和慌乱喊叫。
出门前,他联想到,前几天有个矿工在挖掘进层时,被1根插进煤层的钢钎突然反弹出打瞎了一只眼,推钢钎弹出岩层的是压力极大的水柱。事后,矿方估计钢钎的那头应该是个不大的地下水塘,用炸药炸开,放干水就可继续施工了。
摔门往煤矿方向跑,他傻眼了:近两人高宽的矿洞口被喷射出的水柱填满,喷涌出二三十米远,如房子大小的巨石被冲得打转,数吨重的机械转眼就不见了踪影。第二天,他打听得知,爆破方位正是那个受伤矿工的掘进层,因为需要爆破,当晚上班的矿工们都事先撤出矿洞,才躲过水柱喷射伤害。山沟外面是不少良田,悉数被淹,村民们住在相对高的地方,房屋和人畜侥幸躲过劫难。
“整整半年左右,矿洞流出的水才变小成水桶粗细。现在翻水田时,有人还偶尔挖出过当年煤矿冲出的电缆等。”他补充,那次穿水后,煤矿元气大伤,后来就关停了。
北碚区水利局提供给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的信息,印证了这次穿水事故。
信息还表明,煤矿把事故急紧上级,南江水文地质队专家很快到场。经勘查,事发天明后的当天,奔涌出的水量为216万立方米…… 随后,四川省财政、水利、煤炭三部门会商,补偿煤炭部门因打洞、冲走物资和放弃在该处开采造成的损失,将矿井移交水利部门。
1970年,海底沟地下水库建成,配套修建了密如蛛网的主渠和支渠与地下水库相连。春夏农忙时,浇灌复兴、三圣等乡镇的5万余亩农田,当地人称它是“地下都江堰”。
有水就有鱼。现在,45岁的村民吴育均仍有2亩稻田,受益灌溉。他说,他家稻田不养鱼,却有鱼从地入水库流到稻田,“它们有四五十公分长,很肥,除眼睛和嘴巴外,全身是长满筷子厚的青苔。”
这种鱼,当地没人见过,捞出稻田,扔了。
截止目前,仍有当地人偶尔发现,从地下水库流出一种叫不出名称的鱼(外形类似长江鱼沙泥鳅),其命运跟长青苔的怪鱼一样,捞出来,扔掉。
13人携麻醉枪的探险
海底沟位于北碚区复兴镇与三圣镇交界。北碚区水利局提供给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的资料表明,上世纪六年代,地质队专家曾数次从炸开口子进行过勘查。发现,这个开口大致处于地下“水世界”的水位中部;“水世界”南北走向,在东、西各有一个深潭(深度未测)其内空间大者高数十米,宽近百米,长数百米,组成许多大的“厅堂”。“厅堂”由廊道连接。“厅堂”就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地下湖。湖水清澈如镜,游鱼可数。
水库内,水温与气温一年四季基本恒定在16—18℃左右,冬暖夏凉,就像是不耗能源的空调。
吴育均正向记者讲述自己与探险者一起进入到海底沟地下水库所见到的情况。
吴育均说,当年,大家对地质队专家勘查下地水库的事,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些。此后很多年,它就像一个谜般吸引着人想进去一探险。
饶贵华的父亲是水库管理所的老职工,曾修过灌溉水渠,后来在管理所看护水库。父亲告诉她,地质队专家查勘后,先后有人3次非官方人员涉足过水库。首次是上世纪六十代末,即水库未建成前,当地一个女教师的丈夫拿着手电和火把,进去探秘,后来火把燃尽及手电无光前赶回了洞口,其在里面呆了约20小时;第二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时水库已建成约10年,水库职工检修泄洪管道,靠拉绳定方位进去过数十米,因怕出意外,未见水库真容便返回;第三次是2001年,这年,水库更换闸阀泄洪降低了水位,一家打算搞旅游开发的公司知情后,软磨硬泡后与管理所签订“ 生死合同”协议,方得以进洞。
吴育均是这次的向导兼背夫。他是带一队有备而来的探险者进入海底沟地下水库的唯一当地人。吴回忆,当时,含他在内共13人,团队携带了4把用来防野生动物攻击的麻醉枪、4根用于探路和清障的钢钎,另外,每人随身带一些干粮和水。他是背夫,携了其中2根钢钎及6支手电(每支手电装5节干电池,当时属民间照明宽且远的大号手电)。
“洞子里面,弯弯曲曲,窄的洞口要爬才能过去。最初撞头的,多是成群蝙蝠,后来是钟乳石。我们是往地心方向摸爬,大约走了3个多小时后,眼前突然开阔起来。看到了黄色的沙滩,沙粒很细,有不大的风一直在吹,水浪一浪接一浪。那感觉就像走到了海边。空气很好,一点不闷。用手电向四周照,除了能看到头上的钟乳石轮廓外,水面和四周,手电射不到头。”
“我们三三两两开始在沙滩上走,很兴奋。走了近1小时后,我们看到很多像洗脸盆大小、深四五公分的圆形脚印,其边缘是花瓣状,猜测可能是脚趾印。我们议论,会不会走进了类似水下恐龙的老窝,没继续走多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害怕了。另外,备用手电已经使用,怕耗电贻尽后无法照明,就沿来时的线路返回。”
吴育均还说,那天,他们是早晨8时左右进的洞,当天下午5时过才安全出洞。见到洞口的光线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踏实。
言毕,他停了约1分钟没说话,表情重回当年的惊恐。
神秘是转型旅游的亮点
现在,知晓海底沟地下水库的主城人,依然很少。当地熟悉它的人,偶尔会邀约北碚、南岸等地的朋友来看稀奇。人流让人看到商机。目前,水库外有了新修的农家乐,特色菜是适应冷水环境中生长的三文鱼、雅鱼等。饶贵华说,农家乐建成后,山沟里慢慢有了人气,也带来了山外的见闻,她和同事与水库朝夕相伴的日子因此少了些枯燥。
水库下方的三文鱼养殖池清澈见底
水库观赏鱼池中的三文鱼
来自官方的消息表明,2010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了全国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海底沟地下水库的“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矿山在地下的神秘与未知,是矿山公园的最大亮点。江合煤矿就是解放后更名的江北煤矿,也是四川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海底沟地下水库是其三个核心功能区(窄轨功能区、采矿遗址和陈列区、水功能区)之一。
昨日下午,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从水库管理所了解到,矿山公园还没有动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黄艳春/文 杨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