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重庆晨报2018-01-09 12:08:39

  原标题: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金汤门至通远门(鼓楼巷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南纪门至金汤门(法国仁爱堂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凤凰门至南纪门(重庆市水上公安局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金紫门至凤凰门(工商银行储奇门分行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储奇门至金紫门(西部药城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人和门至储奇门(九道门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人和门城门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太平门至人和门(海关巷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太安门至太平门(白象街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东水门至太安门(湖广会馆城垣段)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东水门城门

【科教 图文】重庆将修复3公里古城墙

翠微门至东水门(朝东路城垣段)

  B

  筑造重庆城

  历史上重庆共有四次大规模筑城经历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马马,坐轿轿,走进城门吃一遭……”

  除了明初戴鼎修筑重庆城之外,在重庆城3000多年的历史里,一共有4次筑城的经历。昨天,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为我们揭开了重庆城四次筑城的历史。

  第1次:战国时期

  仪城江州占地30万平方米

  袁东山说,虽然巴都重庆暂时无法确定,但更多的史料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3000年前的重庆城——仪城江州的窗户。

  为什么叫仪城?袁东山说,因为筑城人是秦国的张仪。这位只在重庆停留了一年的著名纵横家,在他就任期间(公元前314年),下令建造了江州城。

  根据考证,江州城的城址范围有30万平方米,就在如今的临江路、临江支路、民生路、民权路的范围之内。而这座城的核心地带,就在如今的渝中区二十九中附近,那里修建有当时的衙署。

  3000年前的重庆城,为什么会如此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袁东山说,这是根据数十年来陆续出土的墓葬判断的。

  “古人的墓葬大多都修建在城市之外,因为交通不便,墓葬距离城址的距离不会太远。因此墓葬大量出土之地,不会是城址的所在地,但它们却为我们框起了一座城池的范围。”

  而随着江州城范围的确定,巴都重庆的城址也由此确认。袁东山说,已故的重庆博物馆馆长董其祥先生曾专门论述:江州城就是在原巴城的基础上重建的。因此,巴都重庆城,就在解放碑一带。

  “仪城江州,只能称为重庆历史上第一阶段大规模筑城的尾声,也就是说,重庆3000年历史文化,绝不是夸张之说。”袁东山说。

  第2次:蜀汉时期

  李严筑起大城,重庆粮仓在城内

  蜀汉时期,重庆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袁东山说,由当时的三国蜀汉政权的江州都护李严修筑的重庆城,规模达到了明清时期重庆城的大小,因此在史料中,它又被人们称为“大城”。

  那个时候的重庆城究竟有多大呢?袁东山说,顺着明清时期古地图上的九开八闭十七门看去,除了通远门所在的五福宫山没有被纳入大城范围,其它的八开八闭十六门框起的范围,就是蜀汉时期大城的城址。

  在这个大城内,李严还修建了大型的仓城,也就是专门储存粮食的建筑,并将它区别于当时的其他郡县建造风格,破天荒地将原本应在城外的仓城放在了城内。在粮草为先的古代,这个粮仓的位置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而它在哪里呢?袁东山说,就在如今的千厮门附近,“《诗经·小雅》中曾经说,‘乃求千厮仓,万厮仓,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就说明千厮门得名,就是因为它附近曾是重庆城粮仓所在地。”

  袁东山说,李严修筑的大城,城墙是夯筑而成,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石质城墙不同,那时的城墙是由泥土夯成的土城墙。

  第3次:南宋时期

  彭大雅在重庆建造了一座国家级城市

  如果说张仪和李严都是在和平时期修筑重庆城,那么南宋时期的彭大雅则是一边打着仗,一边耗着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在重庆打造了一座当时的国家级城市。

  “南宋晚期,蒙古军队强兵压境,西川残破,为巩固南宋的西线防区,加强重庆的防务,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彭大雅在蜀地残破、败局不可收拾的危难情况下就任,毅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加强重庆城防。”袁东山说,当时彭大雅亲自抢筑重庆城,在部属反对、朝廷猜疑、政敌攻击的情况下,终于在1240年完成了这一工程。

  袁东山说,南宋时期的重庆城由此成为了最大面积的重庆古城,这也是古城重庆最为辉煌的时代。

  此时,通远门所在的五福宫山,被纳入了重庆城的范围之中。袁东山说,虽然现在史料里只记载了南宋重庆城有镇西门、太平门、薰风门、千厮门、洪崖门5个城门,但所有的考古发现都表示,在城门贵多的南宋时期,重庆城远不止这5座城门。

  也是在这一时期,重庆城的府衙所在地,从上半城的二十九中附近,搬迁到了下半城如今的解放东路,也就是2010年考古发掘出土的老鼓楼遗址所在地。袁东山说,南宋时期的府衙范围非常大,老鼓楼遗址的高台只是府衙的大门,而府衙的另一头则直达如今的打铜街。

  第4次:明洪武年间

  戴鼎砌石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

  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初,大明皇帝朱元璋出兵讨伐四川,一路由征虏前将军傅有德领步骑从秦陇入川,一路派征西将军汤和率水师攻重庆。

  当年六月,汤和水师越险穿峡,兵临城下,大夏王朝四面楚歌,见大势已去,只好奉表投降。

  公元1371年夏,卫指挥使戴鼎大兴土木,垒石筑城。出身武夫然颇有智略的戴鼎,笃信道家,讲究风水,取的是“九宫八卦”之象,追求阴阳相谐。按照中国风水理论,只有阴阳调和、气运皆通,才会形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世界。

  由此,重庆古城便有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

  清乾隆《巴县志》则这样记载着:“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象九宫八卦。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通远门、临江门、千厮门为九开门。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为八闭门。”

  徐晓渝说,明城墙完全是石头结构,“因旧址砌城”,局部有所扩大。今天人们所见到的重庆古城墙和城门遗址,基本上与清乾隆《巴县志》的记载相吻合。本报记者 李晟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