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伤寒》影响了他的一生
工作中的罗庆涛。
罗庆涛并不怎么有名,因为今年42岁的他仍只是重庆永川区仙龙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普通主治医师。
罗庆涛又很有名,因为几乎所有来找他看病的病人都知道他是一名习惯用“中医”手法看病的“西医”。据说他开的处方80%以上都是中医处方,价格极低疗效极佳,经常很多其他医生束手无策的病 人到了他这里,两三副药,3、40块钱便能药到病除。
对于“有名”和“无名”,罗庆涛却是这样解释和回答的——“我只是一名医生,只要能看好病人的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用中医还是西医又有什么区别呢?”
良医用药如名将用兵
明医罗庆涛两次起死回生的奇迹
百度地图上显示,永川区仙龙镇卫生院距重庆主城区81.6公里,但罗庆涛这个名字却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而被熟知的原因,是这个名字曾经创造过两次堪称起死回生的的医疗奇迹。
第一次是2010年,一位在重庆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数月后准备回家“等死”的病人顺利从仙龙镇卫生院全愈出院。
而将病人治愈的正是罗庆涛。
据罗庆涛回忆,当天病人家属带着几近昏迷的病人找到他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病人腹部高高隆起,眼目赤肿,并伴有吐血现象,情况似乎真的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通过询问家属了解到病人患有严重“烦躁症”等详细情况后,罗庆涛却有些犹豫,“这是向死神挑战,如果病人死了,又该怎么办?”借着灯光,他又为病人把了脉,仔细看了看病人:舌苔黄腻,口舌生疮,属于典型的三焦积热现象。
再看看病人家属焦急期盼的眼神。仅仅几分钟后,罗庆涛便毅然决定向“死神”挑战。再了解到病人已经很久没有排便之后,他觉得病人属于邪火内炽,以致迫血妄行,便给病人开了一剂“泻心汤”,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剂量作了一定的调整。当时药房的人已经下班,在开好处方后,他让病人家属到街人的药房抓药并回家泡服,第二天他再上门给病人继续诊断。
谁知病人晚上顺利解出大便,且病情出现了大幅缓解。后来他又为病人开了几副药调理,病人最终全愈出院。
“君臣佐使,用药如用兵。”在病人及家属的眼里,罗庆涛的医术也便有了出神入化之感。他们给罗庆涛送来了“国医圣手,起死回生”的锦旗,让罗庆涛的名声随之传遍了整个永川。但罗庆涛却觉得受之有愧,最后将锦旗又悄悄地收了起来。
“当不起啊,当不起。”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罗庆涛仍然觉得他只是尽了一名医生该尽的责任,他说缓解病人病情的“泻心汤”来源于医学经典《伤寒论》,他当不起名医,更受不起“圣手”的称号,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明医。
第二个“奇迹”发生在2014年。病人先后辗转重庆多家医院治疗均无起色,病历上写着“痛风,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全身浮肿,双下肢皮肤破溃流水,同样几乎被判了死刑,罗庆涛又是只用了一副小小的“五苓散”加减便让病人恢复了精神状态,全身浮肿消退。后又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理让病人的肾功能恢复正常。
但对于这个同样堪称起死回生的“奇迹”,罗庆涛仍然觉得他只是尽了他该尽的责任。“仲景先生写下不朽巨著《伤寒论》时都只说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相比之下,我们这些研习《伤寒》一书的后辈又能算得什么?”
“知其才智,以军付之,用将之道。知其方技,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在罗庆涛看来,用药就如用兵——“药性刚烈,犹如御兵。医生用药也当因病而施治。但现在很多医生只知照本宣科,照方开单,所以效果并不好,并让世人有了中医等于庸医的说法,真是很让人痛心,比如甘草这味最常见的中药,节能止痛,梢能利尿,生甘草能解毒,炙甘草能补中,一株小小的甘草却有完全不用的用处,不知其理,焉能下药?所以庸医常见,明医难寻。”
从“彷徨”到“坚定”
罗庆涛的中西医转型之路走得迫为艰难
记者见到罗庆涛的第一眼,便被他办公桌上的两本书所吸引:一本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中医医学圣典《伤寒论》;一本是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胡希恕写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这两本书与医院介绍罗庆涛的简历显得很是格格不入——“罗庆涛,临床专业,主治医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
“没办法,其实我更想这样介绍自己——罗庆涛,中医,‘伤寒’传人,师从永川名医罗柱石,重庆名医张氏一门。”罗庆涛笑着对记者说。
那么从中医,到西医,再到中医,罗庆涛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转型其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也曾无比彷徨过。”罗庆涛说他自小便是在伯父的中药房里长大,接受的是伯父给他讲的“道法自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理论。但后来他在重庆医科大学读书时老师讲的却是数理,是内科外科,是如何从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而这些矛盾与冲突曾一度让他觉得伯父之前给他讲的都是玄而又玄的“迷信”。
再后来,罗庆涛去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进修,他又觉得那里讲的好像全是“理论”性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不管从内科到脑病科,再到糖尿病科、心血管科等等,都依然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全然忘了中医的核心是把人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寻求阳阳的平衡。
但更让让罗庆涛迷茫的却是他工作后的实践与经历。
罗庆涛回忆说,最开始他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多次发现西医疗法的临床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中医药大学进修时学到的东西也往往不适用,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比如感冒咳嗽,西医先要病人查血查胸片,然后输液消炎,再视其情况用抗生素,先不说治疗检查费用昂贵,单单抗生素用多了就对人体是很大的伤害。而普通中医治疗感冒又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用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则用桑菊、银翘散加减等开方,实际疗效都不好。”
后来,罗庆涛想起了伯父罗柱石曾给他讲过的麻黄桂枝汤,他尝试着用了几次,一方下去,汗出病减,非常神奇。
也正是这些经历,让罗庆涛开始坚定地寻找新的出路新的方法给病人看病。“只有一个目的,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
拜名师,系统学习
一部《伤寒》影响了他的一生
2010年,罗庆涛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师傅重庆名医张氏一门。
2014年,罗庆涛正式拜张氏门下,成为“伤寒”传人。
关于这一段经历,罗庆涛是这样说的。
“最开始,我对《伤寒》一书并没有太多感觉,因为从小便读,只觉得枯燥无味,而对师傅也只有一个晚辈对前辈的尊敬。直到有一次,在治疗一个全身因为湿疹脱皮的病人时,我按《伤寒》里写的方子给病人开了方,病人也吃了药,但谁知却一点效果也没有。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就让师傅帮忙看看,结果师傅只是在我的药方里加了少量黄柏、砂仁,就让病人药到病除。我被震惊了。也是从这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拜入师傅门下,重新系统学习‘伤寒’。”
2014年10月,罗庆涛正式拜入张氏门下,成为“伤寒”传人。
随后跟着师傅学习的经历更是让罗庆涛收获颇丰。他用一个又小方子就治好了一个又一个原本让他束手无策的病人,更让他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名医。据仙龙镇卫生院院长冷丽介绍,现在罗庆涛的个人中医类处方已经占据了整个卫生院中医类处方的50%到60%。“他是个好医生,扶危济困,心系病人。他也是个好人,对人热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冷丽评价罗庆涛时说。
但更让人称道的是,罗庆涛运用“伤寒”理论为病人开的方子非常便宜,贵的不过20-30块钱,更多的仅需要几块钱。“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就能看好病,这一直是我的理想,也是我这些年做过的最高兴的事。”
采访结束时,罗庆涛说他现在对《伤寒论》已经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但这本书的博大精深仍然让他时时觉得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为了更好的理解《伤寒论》,学好《伤寒论》,他每天都要读《诗经》《论语》《易经》等与医学看似并无关系的古书,仅仅只为了去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
“夫五行者,所以骇万类之五象者也。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统一有序又相互联系。人体有五行,脾肺肝肾心,密切相关又相互依存。人是自然之子,生命本身就是阴阳,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五行生克相当,则身体健康。在师傅的帮助下,我正在研制一个专门治疗关节肌肉疼痛的外用方,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它能让我帮助到更多的人。”罗庆涛说。重庆晨报记者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