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如秀,无论是镇干部还是村干部,乃至村民都对她赞不绝口。
丈夫因病去世 她抚养2个孩子赡养公婆
“22年前,娃儿他爸因病去世,那时我才31岁,大儿子付俊10岁,小儿子付春晓1岁多。亲朋好友,甚至公婆都劝我改嫁,但我没同意,坚决要留下来。”张如秀一边给婆婆擦脸,一边讲述22年前的事。她想抚养2个年幼的孩、赡养2位老人,替丈夫担起家庭的责任。
现年53岁的张如秀,家住重庆开州区临江镇七星村1组,在临江镇她可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只要提起她的名字,无论是镇干部还是村干部,乃至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对她赞不绝口,因为她不仅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儿媳,还是一个爱护孩子的好母亲。
1995年9月,家里的顶梁柱——张如秀的丈夫付征述因病去世,一直在家里带孩子的张如秀立即陷入了困境,“每天脑子里都是空白的,早上5点起来去种庄稼,常常一个人泪流满面。”亲戚朋友乃至公婆见状,为了孩子劝她改嫁,但她却坚决反对,执意要留下来,照料这一家,替死去的丈夫尽一份责任,也是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尽一个儿媳的责任。就这样,她强忍住失去丈夫的悲痛,每天要做繁重的体力活,还照料2个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失子之痛的公婆。
看着这样孝道、贤慧的儿媳,老人心里也有了一些慰藉,也有了精神寄托,“尽管我们身体不好,但还是帮她照看下孩子、做一些煮饭洗衣的家务活,减轻她的劳动负担。”84岁的婆婆张华群表示。
公公去世 婆婆招了一个上门女婿
1996年7月,原本身体处于亚健康的公公付家生也因病去世,家里接连就走了2个主要劳动力,所有的劳作活都放在了张如秀身上,但她仍然选择继续留下来,照顾2个未长大的孩子,照料老来丧子、老来丧夫的婆婆。“只想着让这个家不散,把孩子抚养长大。”张如秀说。
看着儿媳每天不辞辛劳、起早贪黑,早把儿媳视为女儿的婆婆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暗地托熟人替儿媳物色一个对象,前提是男方要住进女方家里,对2个孙子要好、对张如秀要好。就这样,1996年12月,在婆婆张华群的张罗下,张如秀与31岁的王修高喜结连理。“公公去世后,看着我每天干着男人的体力活,把我当女儿的婆婆准备招一个上门女婿,尽管我不大情愿,但看着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有些体力活,我一个女人家确实干不了,家里也确实需要一个劳动力,我只好同意。”张如秀说。
“我是被张如秀这份善良、这番孝道所打动,愿意‘倒插门’,帮她分担体力活、家务活,愿意与她一起抚养2个儿子、赡养婆婆,与她共同撑起这个家。”王修高告诉记者。
“她在多久我们就照顾她多久”
“婆婆妈也是妈。”如今,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差,不但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还患上了糖尿病、孝喘病,尽管在吃药,但她被折磨得痛苦不堪,我宁愿这些病都落在我的身上,因为婆婆身体吃不消,我还能扛得住。”张如秀有些哽咽。婆婆身体每况愈下,为给婆婆治病,张如秀把积攒下来的钱,都用在婆婆身上,平均每个月要花费数百元的药费,病情严重的时候,她会背着婆婆上医院住院,一花就是数千元的费用,但她从不吝啬。
当张如秀还在餐厅工作时,有时夜里9点过下班回家后发现婆婆生病,她赶紧背着婆婆去医院,折腾到凌晨3点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得上班。患病后的婆婆连饮食起居都不能自理,张如秀总是体贴入微地为婆婆洗脸擦身、梳头换衣,从没在婆婆面前说过一句气话、重话,更没有丝毫怨言怨气。
“有一次,奶奶把大便拉在身上了,奶奶自己闻起都想吐,可妈妈却像失去嗅觉一样,给奶奶洗澡、洗衣服。”张如秀的大儿子付俊说。
22年过去,张如秀的2个儿子一个已参加了工作,一个正在读大学,每天照顾婆婆成了张如秀最重要的事, “她在多久我们就照顾她多久。”张如秀说。
“像她这种女人太少了,尽管丈夫去世了,她却执意要坚守在家里,尽职尽责履行她一个做母亲的职责、履行一个作儿媳的职责,并且还把2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值得我们全村妇女学习。”七星村妇女主任吴三燕表示。
“张如秀不仅诠释了什么是‘孝顺公婆的好儿媳’,更为我们树立了‘孝顺公婆的好儿媳’的榜样,我镇将以她为榜样,号召全镇的妇女同胞都向她学习,学习她这种孝爱爱亲的精神。”临江镇副镇长杜晶表示。(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柳青 通讯员 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