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小药箱助力大医改 家庭医生成“健康守门人”

华龙网2017-12-18 16:55:46

【社会民生】小药箱助力大医改 家庭医生成“健康守门人”

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征集卫生志愿者,带动居民参与到知识宣传和健康互动中来。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傅医生人真好,每次见面都背着一个小药箱,家里人吃啥药,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说起家庭医生傅丽君,家住沙坪坝区双碑社区的李建红赞不绝口。

  小小医药箱,装着大民生。华龙网记者深入采访发现,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铺开,这种家门口就能享受的健康服务,正逐渐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特别是今年9月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基层有加速趋势。

  城镇——

  组团式服务进社区

【社会民生】小药箱助力大医改 家庭医生成“健康守门人”

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主任秦洪斌(右一)上门为居民服务。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傅医生,不好了,有人晕倒了!”12月5日,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出随访回来的傅丽君屁股还没坐热,电话就响了。原来,在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百米外的川剧院,正表演节目的李建红突然心梗犯了,昏倒在舞台上。

  傅丽君抓起药箱就往外走,办公室里其他医生也都赶到现场。只见李建红昏倒在舞台中央,四周围满了惊慌失措的老人。经过傅丽君和同事们一番紧急救治,李建红苏醒了过来,为120救护车赶到,采取进一步措施争取了时间。

  处理完紧急情况,傅丽君一扭头,发现现场五六十号老人眼巴巴地望着她,都担心下一个晕倒的会是自己。于是,傅丽君以同事焦惠艳为模特,为老人们上了一堂应急救援知识课。

  傅丽君和同事所做的,正是双碑社区家庭医生的服务项目之一。除了应急救助,他们还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等个性化服务。

  稍早前,焦惠艳在松江村随访时发现,65岁的方小平老人因做了右腿股骨手术,已在床上躺了6个月。当天,听到医生敲门,独自在家的方小平拖着病腿从床边移到门口,不到10米的距离,却花了近10分钟时间。

  “如果不采用康复措施,再躺下去也无法恢复。”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主任秦洪斌来到方小平家查看情况后,决定将其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1个多月的康复治疗,方小平重新站了起来,可以自己下地行走,生活也能基本自理。

  据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伍永红介绍,自去年7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中心组建了三支签约团队,每支团队5人,由全科医生、公卫医师、护士和健康管理师等人员构成,轮流为双碑街道、松江村、堆金村三个片区3万余居民提供服务,目前签约率已超过32%。

  针对方小平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庭医生会上门服务,而针对大多数家庭,家庭医生团队则会定期进入小区集中开展健康宣讲、义诊、用药指导等。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创新工作方式,在居民楼里征集卫生志愿者,带动居民参与到知识宣传和健康互动中来;与上级医院建立长效机制,定期邀请专家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筛查、用药调配指导等服务,以帮助居民控制和减少慢性病发生。

  乡村——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社会民生】小药箱助力大医改 家庭医生成“健康守门人”

江宁医生的这台多功能生理参数监测仪,可以测试血压、血糖、心电图等。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城镇,家庭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在乡村,家庭医生则大多由村医担任。和城镇医生提供组团式服务不同,更多时候,乡村医生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位于巴南区东北30公里外的迎龙村,以高山地区为主,辖区有300多户1000余常住人口,且居住分散。负责整个迎龙村疾病治疗的是该村唯一的村医江宁,村卫生室就设立在江宁的堂屋内。

  江宁今年49岁,行医已有27年。在不少老人眼里,江宁就是自己的依靠。家住樵坪一处山腰的谢韦芳老人患有10多年慢性支气管炎,她家距离村卫生室有10多里山路。每次发病,谢韦芳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江宁打电话。

  不管是在白天还是深夜,只要遇到病人突发疾病,江宁都会立即赶往病人家中。早些年,村里的道路尚未完善,出门只能靠步行,路上少则花费10多分钟,多则1个小时。随着交通条件改善,5年前,江宁买了一辆摩托车代步,节省了不少出诊时间,能更快为病人提供治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d017c292cb7f1ba0b9b961_副本

在江宁医生的卫生室里,药品均明码标价。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有时候出诊地点较远,路过其他病人家时,江宁还会顺道上门回访,查看病人病情是否好转,是否按要求服药等,因此,他常常一出诊就是半天。

  在迎龙村,大多病人都是老年人,且以慢病为主,江宁对他们的病情病类了如指掌。有时候病人情况不佳,江宁还会陪同其转诊到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治疗医生快速了解病人情况,以确诊控制病情。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江宁的卫生室有了很多变化。桌子上放着一台多功能生理参数监测仪,可以测试血压、血糖、心电图等。这是去年全市为乡村医生集中统一配备的,有了它,为病人诊断方便了许多。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能力,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会邀请市级医疗机构的医生为大家做培训,巴南区人民医院也会定期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同时,江宁还能享受到政府每月发放的生活补助、药品补助和诊疗补助,收入较以往有了提高。

  有了好政策,江宁的干劲更足了。而今,除了上门提供常见病治疗和向上级医院转诊外,他开始尝试健康评估、康复指导等工作,还与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医生何朝峰、公共卫生科护士黄晶晶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目前已和160多户村民签约。

  现状——

  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一直以来,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重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016年11月16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为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起实施健康扶贫工程。2016年,重庆七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来自市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市累计签约210万户、732万人,签约覆盖率24.27%,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孕产妇、0至6岁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34.85%。到10月底,全市共签约933万人,城乡签约覆盖率31%,重点人群签约率60%,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

  人社部门也推出了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今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5元提高至50元,其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金由每人每年5元提高到10元标准。签约家庭参保人员医保门诊统筹标准提高至人均60元,报销限额100元。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患有重特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建卡贫困户作为重点签约对象,并优先覆盖辖区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因病致贫的扶贫对象等重点人群。服务内容从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逐步增加预约就诊、预约挂号、及时转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及康复理疗、居家看护、托老关怀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上门服务和快捷转诊,一方面方便了社区居民,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促进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就诊模式的形成。市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52.8%,分级诊疗下转患者年增长50.4%,县域内就诊率达90%,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

  未来——

  家庭医生或走上网络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路径进一步清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路和形式也在不断扩展。

  永川、黔江等区县正探索利用手机APP,打通线上和线下咨询通道,使居民能够与家庭医生随时互动。在九龙坡,当地运用短信、微信、QQ群等平台,定期向居民推送健康知识,全天候开通家庭医生电话,畅通沟通渠道。家庭医生还可以根据居民个体情况,在线给予健康指导,或者上门采取有效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

  随着越来越多区县主动将家庭医生服务搬到网上,家庭医生或更多借助“互联网+”,将触角伸向更广泛的基层。

  今年3月,重庆在全国率先上线的“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起健康科普、医疗资源两大数据库和一个信息服务平台,汇集专业书籍、专家撰写的健康知识3万余条,链接全市200余所医疗卫生机构、1400余所预防接种点和10万余名医生。这个平台就好比一个超级智能化的“家庭医生”,不仅能实现健康百科、预约挂号、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医检报告查询等特色服务,还有医生在线提供问诊、心理援助等服务。居民只需登录,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健康管理。

  除了本地的探索,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在前不久和重庆市政府达成医疗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医疗”。其人工智能产品“腾讯觅影”将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筛查诊断效率,让偏远地区患者也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随着越来越多家庭医生的出现,未来,家庭医生更像是一个家庭的健康管家,能针对家庭成员的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记者 黄宇)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