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7.5% 居西部地区前茅
市民在“科普文化重庆云”终端上观看科普节目
孩子们在重庆科技馆体验科普设施
7.5%,这是2017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12月12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下称“市科协”)发布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肯定。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监测和分析由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该所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直属于中国科协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国唯一国家级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机构。该所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范围包括18-69岁的公民(不含现役军人)。
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的调查,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74%。
通过两年努力,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提升2.76个百分点,位居西部地区前茅。
保障扎实
党政推动,科协牵头,部门协作,全民参与
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成效,离不开高度重视、科学组织和有效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在2016年全国“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由此,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还体现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制定和实施上。该《纲要》明确提出工作目标,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提升到10%以上。
重庆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要求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把实施《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在深化群团改革中,市科协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大力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切实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动33个市级单位,共同形成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合力。各区县科普工作经费保障到位,科普力量进一步增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1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1个,重庆市科普示范县(区)16个。
为更好地监测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成效,市科协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公民科学素质年度调查发布制度,并编辑出版《公民科学素质问答与测试》,免费在全市范围内发放,同时积极策划科普赛事,以学促赛、以赛促评。
分类指导
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四项计划”
公民是一个大群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科普需求。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4个重点人群,市科协、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等33家市级单位密切配合,实施各有侧重点的“四项计划”。
针对未成年人,市科协组织我市青少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全国赛事,仅今年就获各类奖项93项。相关单位在我市深入开展“雏鹰计划”、联合举办“我心中的质量”少儿绘画大赛、第一届重庆市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等。课堂内外举办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等赛事和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在我市举办。
针对农民群体,相关单位今年组织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组织346个科技组织的3000多名专家与贫困区县村户结对帮扶,覆盖了14个贫困区县的493个贫困村,帮扶建卡贫困户58431户,197870人。此外还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深入开展“六个一”工程,并充分发挥农技协科普力量,评选表彰首批“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十佳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通过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从而提升其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针对城镇劳动者群体,相关单位在全市开设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450个,培训学员150余万人次。并联合举办“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环保公益直播季、第四届生态文明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第十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等,参与的市民累计达1000万人次以上。
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重在提升其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素质。相关部门将科学素质培训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开设“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等科学素质专题培训课程,借助微信平台,为全市15万余名公务员打造提升科学素质的“身边课堂”。
“四项计划”可以说是为各个人群“量身定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统计,今年,我市城镇劳动者、农民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8.4%、2.1%和14.8%,相比2015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做好“硬件”
实施科普基建“三大工程”
如果说科普活动是“软件”,那么,科普基建工作就是“硬件”。为更好地实现科普普惠共享,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由市科协牵头,相关单位共同实施了科普基建“三大工程”。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普信息化工程正是基于此。今年以来,市科协联合市文化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投资1600万元建设“科普文化重庆云”,在全市范围内部署1800台终端,基本实现全市社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乡村文化活动室“科普中国e站”全覆盖。建成重庆数字科技馆网络科普平台,在全市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开设科普频道,网上科普阵地得到有效拓展。
据中国科普研究所今年的统计,我市有超过六成公民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且有近四成将互联网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有效渠道,科普大屏已成为社区居民获取科普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科普信息化工程意义深远。
而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工程,则是为了让更多人利用科普设施、参与科普活动。重庆科技馆实行免费开放,已累计接待观众1340万人次以上,位居全国省级科技馆前三甲;并与市图书馆、自然博物馆以及66所中小学校建立馆馆合作、馆校合作关系,在渝北、九龙坡建成2个“共享科技馆”,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现正在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推广;支持5个区县建设科技馆,新建农村中学科技馆21个。此外,相关部门还整合重庆科技馆、重庆动物园、重庆园博园等21家科普基地以及其它各类科普场馆,坚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今年的调查也显示,如今,我市公民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较多,有超过60%的公民对科普设施的建设和科普宣传的内容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此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也有序进行。目前,我市有一支日益壮大的科技志愿者队伍,其中包括上百人的科普专家团和近3000人的社区科普教师队伍。今年9月的全市科普日活动中,我市首次表彰了10名“最美科普志愿者”称号获得者及提名奖获得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只有14岁。
据调查,目前,我市公民对科普活动开展的满意率为58.2%。这说明我市科学素质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显著,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还任重道远。
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合清表示,下一步,全市科协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重要部署,围绕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这一目标,大力推动科普事业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科普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市公民的科学素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全市人民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申晓佳 图片由市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