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重庆市渝北区,古琴师郑宝春正在雅集上演奏古琴。作为山城人的郑宝春在国画上有很深的造诣,其作品曾被墨西哥大使馆所收藏。而这些文化上的感悟与修养都被他融会贯通到了古琴演奏上。新华网 彭博 摄
12月9日,重庆市渝北区,古琴师郑宝春正在雅集上演奏古琴。据了解,古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中已活跃了超过三千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古琴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华网 彭博 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几百年前,王维的一首《竹里馆》道出了文人生活的美妙意境:隐于野间,抚琴为伴,清妙安详。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古琴渐渐由文人手中的玩物,慢慢化身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符号,让身处现代资讯爆炸社会中的人们,能够从中得以一窥中华文明文脉的博大精深。9日,在重庆市渝北区,一群文人雅士便乘着“大雪”这个时节聚在了一起,举办了一场以古琴演奏为主题的雅集聚会,共同赏析古代文人的休闲方式与古琴的韵律之妙。
据了解,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现代中国以前的人称之为“琴”。由于清末民国时期许多外国乐器涌入了中国,如钢琴、小提琴等,为了相互区别,于是人们就改称它为“古琴”。
古琴的创制很古老,传说是三皇五帝中的某一位创制了古琴。汉代桓谭《新论·琴道》中记载:神农氏“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还有些资料中说是伏羲或舜创制了古琴。
古琴的形制发展定型是在汉代,制作工艺成熟不晚于唐代。当今的传统斫琴师都是沿用着跟唐代一样的制作工艺,这复杂的斫琴技艺与古代琴谱里的记载,也完全一致。遵循传统工艺斫制一张琴,大约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传统斫琴首先要选百年以上的老木料,分纹理,辨阴阳,一百块木料中方能挑得一块斫琴良材,然后配以梅花鹿角炮制的鹿角霜、黄鱼膘熬的胶、漆树上割的漆,按照古老且繁复的工艺制作。近百道工序需要分布在四季,一道道严谨操作,方能得到上佳的良琴。
“只要你懂中国文化,就能够听懂古琴、学习古琴。古琴的入门门槛不高,进入不算难,但要学得精要却不易,需要对古代文化、人文历史等有较深的了解。”作为雅集的召集人,天风古琴院院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承人黄建华在当日的雅集上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古琴的声音同样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强调天地人的有机统一,而古琴的声音也是天、地、人三合一的,讲究天籁之音和声调的变化。”黄建华一边讲述一边演示着古琴的音调。他弹了一个空弦说,“这是地的声音,古琴七弦的跨度在乐器中非常大,就像古人所说的‘地势坤,厚德载物’”,他又在弦上轻抚了一下,“有地就有天,这种泛音,有如我们平时说的天籁之声,而天地是相连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他抚琴揉按,琴声游走低吟,“这是人声,中国人说话最大的特点,是有声调。古琴的声音,是最具中国声韵特点让我们特别熟悉亲切的声音”。
在演奏曲目方面,大多数古琴的传统曲目都比较古老,古人留存下来的琴谱著作极为丰富,共有琴谱约有150多部,记录了3000多首琴曲。这些曲目基本都是创作于清代之前,如大家熟悉的古琴名曲 《阳春》《白雪》琴谱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胡笳十八拍》据载为汉末蔡文姬所作;《平沙落雁》据载是宋代毛敏仲所作;《渔樵问答》在明代人编著的琴谱中就被称之为“古操也”;魏晋名士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而著名。另外,在琴谱中记载为汉唐时期创作的曲目比比皆是,琴曲之古老由此可见一斑。
而随着现代人对古琴文化的逐渐深入理解,许多古琴演奏家亦尝试着用古琴演奏一些现代或近现代的曲目,这就让古琴演奏的魅力带上了更多多元化文化的色泽。(彭博)
12月9日,重庆市渝北区,古琴师郑宝春正在雅集上演奏古琴。当日的雅集吸引了不少古琴爱好者与文化界人士前往参与。对于他们而言,这种雅集聚会除了能够欣赏到难得一见的古琴演奏之外,还能够互相交流对于艺术文化方面的见解,可谓可遇而不可求。新华网 彭博 摄
12月9日,重庆市渝北区,古琴师郑宝春正在雅集上演奏古琴。在当日的古琴演奏中,郑宝春为了向参与者解释古琴文化实际上是与时俱进的而并非一味墨守成规,即兴演奏了一曲古琴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获得了在场的阵阵喝彩。新华网 彭博 摄
12月9日,重庆市渝北区,古琴师郑宝春正在雅集上演奏古琴。对于郑宝春而言,古琴更多是一种传达自己心境与感悟的桥梁,与绘画所传达的东西有共通之处。新华网 彭博 摄
12月9日,重庆市渝北区,古琴师郑宝春正在雅集上抚琴高歌。新华网 彭博 摄
12月9日,重庆市渝北区,当日的雅集吸引了不少古琴爱好者与文化界人士前往参与。新华网 彭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