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买保健品一定要多个心眼 温馨的问候也许藏着骗人伎俩重庆警方破获涉案千万元的“保健品”推销诈骗案,老年人是主要受害者
重庆警方破获保健品系列诈骗案,抓获嫌疑人多名。 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近日,重庆、广州、漳州、洛阳四地同时收网,“3·16”系列网络购物诈骗专案再获战果——端掉11个窝点,167名“纪本章”全部落网。
12月10日,重庆警方通报了这起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的“保健品”推销诈骗案。从一名重庆市民报案被骗13000元,到涉案金额过千万元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这起公安部挂牌部督办的案件,覆盖多地,受害人众多,涉案金额惊人。经过十个月的全力侦办,全国各地陆续收网,共打掉犯罪团伙16个,捣毁诈骗窝点3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23人,核破案件上万件,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纪本章”浮出水面
纪本章,号称是“红墙国医”的医疗机构教授。事实上,他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什么医学权威,而是这起电信网络诈骗窝案的虚拟代言人。身份多为无业青年的“纪教授们”,虚构疗效,利用电话或微信诳诓骗上千人购买保健品。
2016年底以来,重庆警方发现各地针对老人、病患群体销售保健品的诈骗案件突然多发。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老人、病患群体个人信息,冒充北京“301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通过拨打电话或微信,对老年、病患群体进行“关爱式”问诊,夸大受害者病情,鼓吹产品疗效,虚构疾病治愈率,在逐步获取受害人信任后,用廉价的健字号药品或其他“三无”药品冒充“特效药品”高价出售,并“指导”患者进行使用,诱骗受害人购买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药品,社会危害严重。
此外,还有人冒充藏品公司,以投资、承诺回收为名推销廉价“收藏品”;冒充银行关联企业,以办理大额信用卡、贷款为名高价销售“山寨”平板电脑、POS机等。但这个个“热情温馨”的电话或微信背后,却是骗子们用劣质产品精心设置的一个骗局。
今年3月,按照公安部专项行动工作部署,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牵头成立了专案组,对此类案件展开调查。
167名“纪本章”落网
今年4月3日,重庆市反诈中心和江北联合专案组在江西南昌市集中收网,破获优之乐网络科技公司推销保健品诈骗案,抓获团伙骨干成员11人。
5月18日,重庆市反诈中心和渝中区联合专案组在福建省晋江市打掉一个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为诱饵,高价销售平板电脑骗取受害人钱财的犯罪团伙。
5月26日,重庆市反诈中心和丰都县公安局,在辽宁省鞍山市成功摧毁一个以办理大额医疗补助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7月20日,“3·16”专案荣昌分专案组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成功摧毁了一个冒充中国红十字会医学专家,以办理大额医疗补助缴纳税费随赠“礼品”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9月28日,在广东警方的协助下,专案组在广州捣毁冒充医院专家教授实施诈骗的团伙。
10月23日,巫山县分专案组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捣毁了1个以高额回收藏品为名实施诈骗的诈骗窝点。
11月14日,重庆市反诈中心、巫溪县公安局和北碚区公安分局联合专案组30余名警力,打掉冒充“红墙国医”销售保健品的诈骗团伙,抓获167名嫌疑人。
剧本曝光诈骗手段
在11月14日的抓捕现场,赫然挂着这样的横幅:“严禁冒充国家机关及医生专家教授诱导或推荐产品给消费者”。“贼不说自己是贼”,他们之所以敢这样标榜,全然是为了做戏做全套。
但是,放在操作间办公桌上的“话术”剧本,暴露了诈骗团伙的本质:没有所谓专家,很多打电话或发微信“问诊”的业务员,只有高中甚至小学文化。他们只是照本宣科,用一套套事先编好的“花言巧语”来哄骗人,或关心、或吹嘘、或挑逗、或利诱……每种套路都有几十上百句现成台词,复制粘贴就能一键发送。
场景设计、聊天内容都有详细标注,受害人可能提到的问题,也都有应对方案。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也都有各自的专属“话术+剧本”。销售保健品的,根据销售的化糖养胰药、羊奶粉、小球藻,各自列出专业术语,再在每句台词结尾标注情绪、语气,如何赞美客户、关爱客户、夸大病情恐吓客户等。哄骗老人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地购买,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