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污水沟”清亮了,桃花溪被市民称作“桃花源”,黑臭水体的“跳蹬河”也通过管网整治、清淤等措施,完成了一期的综合治理。今年以来,重庆九龙坡区环保工作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让天更蓝,水更清。
治“气”
为实施蓝天行动,改善大气环境,大力推进污染企业关闭、停产和搬迁,九龙坡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关闭全区烧结砖瓦窑企业23家;推进实施重庆电厂和九龙发电厂燃煤发电关停工作;强力控制工业燃煤污染,改造和淘汰全区燃煤锅炉76台(合计400余蒸吨),基本做到工业大区无燃煤锅炉。
同时,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市政府下达的全市任务最重、难度最高的40家企业整治任务,现已完成37家,剩余3家今年年底完成;强化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脏车入城等环节防控,巩固和建成扬尘控制示范工地40余个、扬尘控制示范道路30余条;大力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5200余辆,抽检机动车尾气排放24000余辆,查处冒黒烟机动车1万余台;依法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高排放非移动机械禁用区。
截至今年11月29日,优良天数实现274天,环比增加8天,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8.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100%,长江九龙坡段水质稳定达标。城市区域、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未发生一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治“水”
在治理水污染方面,九龙坡区全面落实“河长制”,紧盯长江和4条次级河流、饮用水源、湖库三大水污染防治主战场,立大决心、下大力气、花大投入补齐水环境短板,桃花溪流域黑臭水体整治入围“中国人居范例奖”。强化饮用水源保护,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和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实施湖库与次级河流整治,投入资金42亿元,完成彩云湖、华岩湖两大城市湖库和桃花溪流域治理。目前跳蹬河黑臭水体整治一期工程已提前完成,梁滩河水质达标工程年度任务进入攻坚阶段,2017年底前将全面完成整治目标。
同时,狠抓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建成九龙园区、西彭园区等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14座,含谷工业污水处理厂计划于2017年底前建成投用,建成后基本实现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加工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治“噪”
强化噪声源头控制,着力减缓工业、建筑施工、交通、文化娱乐、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建成区内大型固定工业噪声污染源全部消除,累计建成市级安静居住小区20个,创建噪声达标区101.15平方公里。
2013年以来,完成12条主要干道“白改黑”工程,完成7家工业企业噪声限期治理和12个固定设备噪声源整治,查处建筑工地夜间违法施工235起,共处罚金541万元,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分别控制在58分贝和69分贝以内,优于国家标准。
查“违”
扎实开展环保执法,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专项执法力度,对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今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0件,罚款1556万元,处罚案件数量及罚款金额居全市第二。强化风险源头管理,今年以来排查风险源企业101家次,发现一般环境安全隐患29处,已完成整改27处,风险源企业风险评估全覆盖。
此外,九龙坡区高度重视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回头看”、中央环保督察组及中办二次回访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针对重点难点环境问题,按照“一案一策”原则,统一细化制定“子方案”,倒排工期、聚力攻坚,确保重点难点环境问题按时销号。目前,实施缺失管网修建工程62.4公里,污水收集处理率进一步提升;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整治,黄沙溪水厂取水口提前关闭,解决了和尚山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存在建设码头以及交通穿越问题。
同时,加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视频监控等规范化建设,年内完成;强化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全面禁止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非法采砂行为,白市驿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修编总规,建立长效监管制度。截至目前,36个具体问题(35个年内整改完成,1个按要求2018年整改完成),总体整改进度达91%,36项整改措施(35项年内完成,1项按要求明年完成),总体落实进度达93%。 (刘政宁 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