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两年,重庆这么干:为实体经济“输血” 培育航空产业 融入“一带一路” 促进信息互通
11月6日,新加坡麦达斯集团来渝签约,计划在两江新区打造进口铝贸易基地,在稳定贸易量之后,叠加金融要素,沉淀资金流,打造大宗商品贸易中心。而促使麦达斯集团作出这一决定的,正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重庆的运营中心“身份”。
2015年11月7日,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不同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没有四至范围的约束,是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现代互联互通与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搭建区域联网,辐射西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降低中国西部地区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一次探索实践。
两年来,重庆砥砺奋进,累计签约5批、90个重点项目,总金额约200亿美元,从金融服务、交通物流、航空产业、信息通信四大领域,有效推动融资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提升,加强了重庆与西部、西部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金融为实体经济“输血”
以较低成本帮助企业跨境融资4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了海外融资市场。而中新金融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探索完善金融开放创新政策体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助重庆及西部地区企业引入低成本海外资金。
去年以来,隆鑫控股、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等大企业通过中新跨境融资通道获取了海外低成本、长周期的资金;同时,重庆诚润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博腾制药等一批中小民营企业也享受到了实惠。2016年底,诚润机械成功获得新加坡银行机构2年期、340万美元的跨境融资,融资综合成本(含锁汇成本)仅为4.8%。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以来,中新双方建立起了高效的项目实施机制及多类型金融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谋划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型的重点业务合作项目——建设多样化跨境融资通道,搭建中新双方金融机构合作平台,组建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及中外合资、外商独资金融机构等。
其中,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于去年4月成立,总规模约1000亿元。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在信息科技、基建、教育、交通等领域储备项目51个,实现投资57亿元。中新双方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新加坡三大银行机构与重庆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双边授信总额达400亿元。
在跨境融资通道建设方面,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跨境贷款、内保外贷和境外发债等支持重庆范围内企业的多样化跨境融资通道,帮助企业跨境融资累计超过40亿美元,已落地项目加权平均综合融资成本约为4.86%,较本地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0.7个百分点。
重庆机场与樟宜机场联手
为重庆培育航空产业集群制造“好时机”
近日,昆明飞往重庆的西部航空PN6394航班缓缓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乘客们一起抵达的,还有一大批鲜花。
当天18时30分,这批鲜花再次“启程”,转乘西部航空PN6357航班飞往花园城市——新加坡,并于当晚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
鲜花保存期短,过去,货主们都选择沿海城市中转。现在为何会选择距新加坡几千公里的重庆中转?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后,重庆直飞新加坡的航班不断加密,重庆已由此成为中国西部往来新加坡最便捷的城市。”西部航空市场销售部副总经理滕洋说。
除了增加航班,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东风,重庆航空领域一系列大动作已悄然进行。
为更好推进重庆机场与新加坡樟宜机场合作,2016年9月,“出嫁”首都机场集团12年后,重庆机场集团重新回到“娘家”。
回归后的重庆机场,加快了东航站区建设。今年8月29日,重庆机场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3座航站楼、实现3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
重庆机场与樟宜机场的合作,也得以紧锣密鼓推进。今年1月12日,重庆机场集团与新加坡樟宜机场集团签署了共同设立机场商业管理公司的合资合同,共同管理和运营重庆机场的零售、餐饮、广告、嘉宾、休闲服务及停车场等非航业务资源。重庆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先进经验,可提升重庆机场商业运营管理品质。
除此之外,《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航空产业园建设总体方案》也已出炉,围绕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强辐射力,集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训、航空金融等于一体的重庆航空产业集群将呼之欲出。
开通南向铁海联运通道 发展多式联运
加速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
重庆不靠边、不沿海,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打通出海通道,发展多式联运甚为关键。
今年以来,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重庆与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紧密协作,共同开展了南向通道探索工作。
8月31日,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在重庆签署协议——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沿线兄弟省份积极加入通道建设。中国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对通道班列的通关保障、铁路运价下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同助力新通道建设。
该通道旨在探索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中国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等,共同打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9月25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首发仪式在重庆铁路口岸举行,并定下每周五双向固定发运。通过这条通道,货物从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运输时间需7-10天,相比传统江海联运方式,全程将缩短10-15天。
除此之外,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推动下,重庆的多式联运体系正逐步形成——8月31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1+1”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运营平台公司在重庆揭牌。这个项目分为轻、重资产两个公司,轻资产公司侧重于交通物流领域项目咨询策划、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腹地及周边货源组织、物流资源整合,以提升重庆物流发展软环境;重资产公司则偏重国际多式联运相关的物流装备、仓储作业、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管理。项目将围绕果园港,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贸易集散中心。
“对于一座试图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有更大作为的城市而言,出海通道是绕不开的话题。目前全球90%的货物贸易运输是由海运完成。”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说,有了出海通道和多式联运这两件“法宝”,就可以加速融入“一带一路”,这不仅仅是重庆,也是西部地区城市的共同梦想。
构建互联互通信息网络
让咨询、人才、技术都流动起来
今年年底前,1万头荣昌生猪,将戴上一款造型类似瓶盖的智能“耳环”。这并非时尚装饰品,而是一款智能耳标,能为每一头猪进行身份鉴别和存档,如同给猪一张“身份证”。
开发智能“耳环”的是一家名叫SmartAHC的新加坡企业,SmartAHC公司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进入重庆发展,并在今年“渝洽会”期间与重庆荣昌区畜牧兽医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开展智能耳标在荣昌区畜牧场的试点应用。
这项合作也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新试点项目。
新加坡隆道研究院总裁许振义曾表示,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不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是打造有固定区域范围的工业园区,而是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现代互联互通与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构建一个价值网络,让中新双方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技术流都流动起来,实现互联互通。
如今,这种局面正在重庆加速形成。
如通过智能“耳环”项目,重庆与新加坡不仅仅实现了技术上的合作,也实现了人才的交流。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SmartAHC公司创始人兰嵩博士是中国人,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继而在新加坡创业。他表示,此次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参与到荣昌区中新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实现了他本人和技术的“双回归”。
新加坡信息通信基础、智慧城市建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借助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人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推动了双方进行首批中新智慧城市建设合作,除荣昌外,还选出两江新区、渝中区等4个试点区,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楼宇、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项目建设。
不仅仅是将新加坡的企业、人才、技术“引进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还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
9月8日,猪八戒网对外宣布上线旗下首个国际服务网站——新加坡猪八戒网Zomwork中英双语人才服务交易平台。
据猪八戒网资料显示,该平台上线试运营一个月,入驻服务商超过200家,涵盖设计、开发、营销、文案翻译、品牌咨询、影视制作、企业服务、印刷8大类目,为新加坡雇主和服务商成功匹配订单40个。
“猪八戒网进驻新加坡是我们2017年最重要的战略之一,让猪八戒网从服务中国开始逐渐服务全世界。”猪八戒网CEO朱明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