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高爽):11月20日,第十一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ICMAN 2017)在重庆召开。20日下午,同期举办第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上,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常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10组参赛选手,带来他们运用微米纳米技术进行创新的科研产品。
本次国际论坛大会为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促进微米纳米技术和传感器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技术交流平台。请了来自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德国、美国、新加坡等23位国内外专家作精彩的大会报告。
清华大学医学院带来的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便携式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利用敏感元件在重力场中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值,设计出新型大量程高精度倾角传感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带来的一款高通量单细胞阻抗流式细胞仪……现场的参赛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便携式细菌检测仪 供图 重庆大学
细菌标记富集及监测流程示意图 供图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携两项作品参加此次大赛,其中一个作品是新型便携式细菌荧光检测芯片系统及检测方法。细菌的识别检测在疾病防控、临床诊断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该项目建立了一套新型便携式细菌实时检测芯片系统,将被检测物中的细菌汇聚在一起,40分钟左右就可以得到结果,提高检测灵敏度,又能够实现细菌原位检测。克服了传统细菌检测方法耗时长、过程繁琐、依赖大型检测仪器等缺点。
SH-SAW芯片实物图 供图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和陆军军医大学合作的SH-SAW生物传感器,目前主要用于便携式的基因检测。比如地中海贫血,目前临床检测的类型大约50%-70%,而这款仪器可以覆盖90%以上的类型,为患者节省了检测成本。该项目将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如:核酸、抗原/抗体、酶、细胞器、细胞以及生物小分子等)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如:光学、电化学、质量敏感型、温度敏感型等)有机结合,通过将待测的生物学信号转换为声、光、电等可检测的物理或化学信号,未来,还可能作为便携可移动设备检测癌症。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芯片实验室带来的便携式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系统,构建一款便携式的全自动恒温扩增荧光检测装置,让人们可以有效的、实时了解和检测自身的疾病状况。本系统相比于传统的荧光检测装置,具有体积小、耗能低、便携、可以进行多样本检测等特点,同时,具有和现实验室仪器相当的检测灵敏度。
最终,重庆大学的“新型便携式细菌荧光检测芯片系统及检测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的“新型大量程高精度倾角传感器”、清华大学的“一款可拓展的全集成病原体核酸检测系统”、天津大学的“基于体声波谐振器的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等四个作品获得优胜奖。另有六个作品获得入围奖。
据悉,微米纳米技术是涵盖电子、机械、材料、制造、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兴科技。因微米纳米技术可以将材料精确到十万分之一毫米的尺度范围内,在通信、交通、医疗、能源、环境等多方面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
本次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主办,与一年一度的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会议同期举行。旨在鼓励在校本科及研究生将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产业化策划,引导和激励年轻学子积极参与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