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

国际在线2017-10-31 15:58:07

已过审【文化 标题摘要】“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

论坛现场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在中国新诗百年之际,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于10月28日、29日在西南大学举行,百余中外诗学名家汇聚山城,纵论新诗百年与中国文化自信。  

  创立于1986年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是我国首个新诗研究专门机构,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从2004年开办以来,每两年或三年举行一届,已经成为全球华文诗学界的一张名片,也是重庆作为中国新诗重镇的重要标志之一。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诗歌理论家、编辑家、原《诗刊》编辑朱先树,著名诗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著名诗评家古远清等多名中国大陆诗坛名家,中国台湾学者林于弘、中国香港诗人傅天虹等和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多名华文诗学名家出席论坛。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重庆诗人梁上泉、傅天琳、王明凯、蒋登科、谭明、胡万俊、杨平、万龙生、向阳、何房子、冬缨、郑劲松、周晓风、周航、周鹏程和四川成都诗人李永才、赵晓梦等参会。

已过审【文化 标题摘要】“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

参会人员合影

  此次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中外诗学名家围绕新诗百年与文化自信主题,广泛论及新诗百年与中国诗歌传统、新诗发展与诗歌创作创新、诗歌文化自觉、诗歌文体变革与传统遵循以及新诗百年部分诗人诗作与诗歌现象。   

  论坛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熊辉主持,著名诗评家、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论坛主席吕进致开幕词,吉狄马加,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王秀涛,西南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等分别致辞或讲话,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岱良和原西南大学校长王小佳出席论坛。   

已过审【文化 标题摘要】“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发表讲话

  吉狄马加在论坛讲话中说,百年新诗应该注重与传统文化和诗歌的关系,注重与外国诗歌的交流,在中外诗歌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诗人创作要具有当下性和世界性眼光,承担起民族诗歌复兴的重任。   

  沈金强在讲话中指出,重庆诗歌是增强重庆文化软实力、提升重庆市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力量,诗歌创作和研究兼收并蓄,成为中国新诗的重镇之一,缔造了新时期的重庆文化形象。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是强国战略,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坚定贯彻执行的大政方针。重庆除了外在文化世界的建设,还要更加注意加强市民精神世界的建设,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要加强诗歌创作与诗歌教育。   

  舒立春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新诗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应运而生,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先锋。华文诗学名家论坛是一次高水平的诗学论坛,必将进一步扩大西南大学的学术影响,促进特色学科建设,拓展国际学术交流领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傅天琳表示,这是令诗人自信的时代,自信,就是一种底气。自己一直坚持写作,就是一种喜欢。因为生活,因为这个时代值得书写;一个诗人最大的品质就是真诚,真诚面对生活,面对时代,面对自我,面对一切;诗人还有要大悲悯、大情怀、大热爱;重庆是一座诗歌重地,诗人多,喜欢诗歌的人多,诗人一代代一茬茬地涌现,重庆诗歌值得我们自信。

已过审【文化 标题摘要】“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重庆举行

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论坛主席吕进致开幕词

  吕进在题为《百年的祝福》的开幕词中说,华文新诗现在是覆盖我们星球的诗歌现象,虽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华文新诗理所当然地存在差别,既然都是用华文写出的新诗,就必然因为华文而存在某种血缘联系,在主要的诗学领域存在着共同话题。  

  吕进认为,贬低、否定新诗的思潮值得讨论。用只有百年历史的新诗和《诗经》与楚辞相比,和唐诗与宋词相比,是不厚道的,也是不科学的。一百年过去,中国新诗出现了一批经典作品,出现了一批优秀诗人,全世界的华文新诗也取得了佳绩。当然,应当承认,新诗还很不成熟。在中国,现在基本上还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还没有融入民族文化传统。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推动新诗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和辉煌。守住诗之为诗的美学边界,守“常”求“变”;推进多样化诗体建设,寻求新诗诗体的丰富,是当下新诗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词。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评家蒋登科认为,回望百年新诗,可以说成绩斐然。在当代中国,出现了不少现代经典的优秀作品,有效地接续了中国诗歌观念,承担起了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的重任,也开辟了汉语新诗的新的领域和方式。中国百年新诗,总体踩稳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时代和艺术发展的节拍,百年新诗取得的成就无愧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文化、现代艺术所提供的丰富观念和资源,所以,也是当下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因素。(图/文 郑劲松 编辑 高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