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城——鲜花映碧空 摄/陈星宇
山路弯弯接蓝天 摄/王太椿
天空澄碧,纤云不染 摄/杨翼德
晴空下的花坝高山草甸 摄/李洪彤
金秋款款走来,重庆綦江花坝景区格桑花摇曳生情,高山草甸四季变幻着色彩;峻秀的古剑山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宛若一幅巨形的立体油彩画……
国庆中秋长假,“三养”綦江接待游客69.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5%、23.49%。
与国内知名旅游城相比,这组数据或许比较“朴实”,但对一座数十年来以老工业基地形象示人的城市,可清晰感知其华丽转身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迅猛势头。
綦江,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绿色大城,正在迅速崛起。
“绿色运算”
削减污染存量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需要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精神,还要主动作为、科学谋略。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主要煤炭能源基地,綦江面对绿色大考,选择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绿色运算”——持续不断做绿色“加法”、做污染“减法”,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加法”,从决策层高位谋划做起从政策上高密度叠加。在该区的“四区一城”建设中,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区”被列为首要任务,从优化行政审批、保障生产要素、加大金融服务、帮助创新发展等,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为进一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綦江还从加强企业新产品研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减法”,是“壮士断腕”的超常举措,是啃下污染存量的硬骨头。近年来,该区按照国家和市统一部署,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煤矿关闭和破产企业安置工作,采取一矿一办法,落实责任人员,平稳关闭。截至目前,綦江关闭煤矿17个,减少产能175万吨,破产安置了赶水汽配厂、桥河玻璃厂两家企业等。
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去年该区以铝、铜为主的精深加工材料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4.6%、排列第一,曾经排列第一的能源产业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0.47%,其中煤炭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97%,排列末位。
循环经济
启动绿色发展新引擎
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北渡铝产业园正开启着綦江工业发展新篇章。
在这里,重庆能投集团旗能电铝、新加坡迈达斯、北方铝业、金兰集团等数家企业互惠共生,“彼之废物,我之原料”。
在这条循环链中,旗能电铝把煤转化成电,生产出电解铝液;电解铝液直供给园区里的北方铝业、远成铝业等企业,生产铝合金液;铝合金液又直供给下游企业,生产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远洋集装箱、石油钻杆等合金铝材;生产铝合金部件产生的铝合金屑、灰、铝泥等,又被全部回收起来,通过园区内的佛山晋渝公司,重新提炼为铝合金原料;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煤渣、废气、废水等工业副产品,销售给园区的蓬坤建材,用于生产空心砖、混凝土切块、楼板等建筑构件,硫则输送给化肥企业和石膏企业。
整个园区形成“煤—电—铝液—铝合金液—铝合金型材—铝合金零配件”产业链,并延伸出铝合金、铝合金产品、铝合金渣屑等回收及煤渣煤灰废物循环利用产业链。
到2020年,该产业园预计将实现产值500亿元,建成我市重要的铝产业基地;全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80亿元。
产业升级
奏绿色“协奏曲”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一场全方位深刻变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的正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的关系。
綦江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让绿色浪潮在产业经济大盘中澎湃。
“四钢记忆”工业旅游项目就是“退二进三”的一个典范。该项目依托被关停的重庆四钢钢业有限责任公司旧址,建成8公里的铁路花海、造型各异的金属创意雕塑、“记忆味道”美食街、怀旧主题的工人俱乐部、朋克风格的潮厂音棚、周末文艺大舞台等。目前,项目尚未开放,就受到《钢魂》《我的孩子我的家》《追踪》《幸福照像馆》《同路人》等多部影视剧导演的青睐,前去实地取景。
石壕镇曾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风光无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该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推进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以旅游促进矿区绿色发展,现建起全市首个国家标准示范自驾车露营地,集避暑度假、花卉观赏、溶洞探秘、乡村休闲、山居养老等功能于一体,成为“驴友”眼中“美得不食人间烟火”的旅游目的地。
曾经的“黑色土地”,如今已变成绿水青山,也成了“金山银山”。
吴黎 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