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渝中经济重要增长极

渝中报2017-10-11 14:56:09

  成为“网红”的印制二厂、叫好又叫座的《朝天门》、《小面》、让人流连忘返的较场口30°街吧……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重庆渝中区重要支柱产业。渝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再只是写在纸上的结论,而是以日渐壮大的产业规模,邀请人们参与其中。

  据统计,目前,渝中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8家,年营业收入213.64亿元,已建成国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6.8亿元,占GDP的比重5.4%,名列全市前列。

  营造发展环境,文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正所谓“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渝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创产业得天独厚。

  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渝中开展了《渝中区“十三五”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思路》的编制工作,并先后出台了《渝中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渝中区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试行)》等文件,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编制、宣传推介、信息平台建设、人才培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办公场地租赁、设施新建(改造)、研发中心设立等方面给予扶持。

  为给文创企业营造创意氛围,渝中还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园区、产业示范基地、历史风貌区等为载体的多元化空间格局。以大溪沟设计创意产业园、上清寺环球互联网产业园等为载体,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中山文化产业园、后街影视产业园、民国印钞厂文创园、重庆国际IP产业园等新兴文创园区建设为依托,有力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以19家文创产业总部(重点)企业、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7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龙头,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集核。

  数据显示,渝中文创产业规模在不断壮大。截至2016年底,渝中区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630户,同比增长28%;从业人员4.5万人,占比6.7%。市场主体最集中的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商贸、文化艺术服务、新闻出版发行等领域,构建形成了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艺术服务、新闻出版发行、电影电视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文化商贸服务等产业门类为主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从税收贡献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渝中区文化产业全口径税收达到每年6.2亿元。

  提升产业能级,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坐落于解放碑中心地段的重庆美术馆国泰艺术中心是一座惹眼的建筑,它以独特的建筑外观、完善的功能设置、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重庆文化的新名片,旅游的新地标,被誉为解放碑的“百老汇”。2016年共完成各类演出257场,接待观众人数5万多人次。

  而位于国泰艺术中心内的重庆美术馆积极引进国家级展览,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馆藏作品展”、与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与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合作举办“山水社会—测绘未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重庆巡展”等,为推动重庆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术馆体系建设和演艺体系建设成绩显著,成为了渝中区文化产业中增速最快、发展最稳定的行业。目前,渝中区已建成国有、民营美术馆共10家,年开展美术展览和交流活动约400次,吸引观众达150万余人次,邀请国内外文化名人来渝中访问达90人次;建成演艺场馆8个,年演出次数达到640场,观众491万人次;建成数字影院14家,影院荧幕共有132张,居重庆之首。

  在渝中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同时,辖区的龙头文创企业也在加快转型发展。依托“互联网+”,重庆新华书店集团成功打造了网上购书平台“智能书城”,重庆演艺集团成功打造我市第一个在国外落地的文化演艺产业平台,重庆金夫人集团采用O2O电商模式实现了行业资源的整合利用。

  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也进一步提升了渝中区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渝中区培育诞生了“五个一工程”奖项剧目话剧《朝天门》《幸存者》、歌曲《火辣辣的城》,其中,《朝天门》《小面》分别获得2015年度、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朝天门》已走出市外商演,并在区内巡演14场;渝中区文化人才、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周丽荣获了梅花奖;木偶戏剧《杀出重围》获得了群星奖,进一步巩固彰显了渝中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

  促进产业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2016年,一部名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电影让当时还在改造中的印制二厂名声大噪。改造后印制二厂变身为民国印钞厂文创园,由于文创园定位创意,在强调体验、互动、乐趣和分享的基础上,这个鹅岭之上新生的无界创意之地成为了“有趣”的聚集地。

  在这里不仅有各种摄影艺术展览,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还有各种设计师的小店,以及重庆本土特色的美食,让人重温老重庆的记忆。其打造的环保、原创、健康和社交的消费环境,使文化与消费融合,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同时,也通过这种模式孵化原创品牌,让更多创意的产品走进人们的视野。

  民国印钞厂文创园只是渝中区推动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中,渝中将文化创意融合在各领域之中,推进文化与旅游、商业等深度融合,产生了倍增效应。

  “文化+旅游”依托渝中区与市旅游局战略合作协议,充分挖掘母城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嘉西村(怡园)及长江索道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中四路抗战文化一条街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顺利竣工。

  “文化+商业”以解放碑、洪崖洞、较场口、大坪、上清寺等区域为重点,大力引进文化企业落地入驻,推动商、旅、文要素集聚;推进老字号组团营销,打造了“魁星楼-洪崖洞”巴渝临江风貌商业街、较场口30°街吧等特色商业街区。

  渝中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渝中区将坚持“文化立区”的发展理念,以“特色发展、融入发展”为主线,提升以巴国文化、母城文化、抗战文化、山水文化、红岩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影响力和产业转化力,以充分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为导向,搭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渝中现代服务核心区建设。同时,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娱乐演艺、艺术培训、艺术交易等业态,支持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旅游、商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驱动力,留存住重庆母城的记忆,更展现新重庆美好时光。(记者 代婧靓)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