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水系发达,江河纵横,拥有大小河流4500余条、水库3000余座。重庆如何促进水资源保护?如何有效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10月8日,记者对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办主任吴盛海进行了采访,他表示,针对“水脏”与“水浑”两个方面的问题,重庆市制定了“一河一策”等相关措施,设置15957名河长,同时设立“民间河长”,带动全民积极参与治水,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山清水秀”。
“一河一策”加强精准治水
“目前,重庆市长江干支流入河污染物总量、水土流失总量依然较大,也就是老百姓通俗所说的“水脏”、“水浑”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吴盛海介绍,“水脏”主要是畜禽养殖、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等,造成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水浑”主要是水土流失。大量的生产建设活动不可避免扰动地表和植被,局部地段产生失稳边坡,遇大雨暴雨产生径流时,雨水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河道、湖库,看到的是浑浊河流,沿途沉淀的是泥沙。这些,都是我们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
吴盛海说:“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正在准确摸排每条河流、每个水库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一河一策’,也就是一条河流(一座水库)一个治理管护方案。”同时摸清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污染、工矿企业废污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等方面情况,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治理管护措施和分年度污染物削减指标计划,并严格督察加以落实。
近期,主要是治理“水脏”的问题。由市环保局在牵头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组织拟订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实施乡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远期,主要是治理“水浑”的问题。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情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突出综合治理,通过拦挡排护工程措施,植树种草生物措施,封禁管育修复措施对水土流失区开展重点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强度,降低土壤侵蚀模数。
累计设置15957名河长
“目前,重庆市河长制三级方案全部出台,四级河长全部到位,九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吴盛海告诉记者,市、各区县和1019个涉河乡镇(街道),这三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已于6月底前全部印发,并在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累计设置河长15957名,其中市级河长3名,区县级河长459名,乡镇(街道)级河长4818名,村(社区)级河长10677名,实现了境内河库全覆盖。市级和各区县均已成立河长办,荣昌、万盛还划拨了编制。
吴盛海告诉记者,为继续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下一步将精准施策,抓牢全市的这近16000名河长的作用,让他们真正落实好巡河、保洁等方面职责,发挥好“侦察兵”的作用,充分发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和市级机关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作用,确保各级、各部门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和行动上的重视,以全民监督确保全面共享,让全民都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来。
“为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治水,我们还设立了‘民间河长’,无论是企业负责人、志愿者、还是乡贤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积极参与治水。”吴盛海介绍,合川区三庙镇有个90后青年何波,自荐担任“民间河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风,带领村民管护河南溪河,开启了当地全民参与河流治理的新局面。
治水带动5万余人脱贫
“实施河长制后,忠县任家依托三峡后续水土保持项目拓展柑桔优势产业,规模达到5000亩,实现了保护长江和群众致富的有机结合。”吴盛海说,在实施河长制的同时还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推行。近年来,实施水土保持的项目区域,土壤侵蚀量较治理前每年减少近50%,带动特色产业发展10余万亩,120余万人从项目中受益,5万余人脱贫。其中梁平区文化镇依托水保项目大胆探索“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建管模式,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发展九叶青花椒特色产业8000余亩。
不仅如此,前一阶段,璧山区通过推行河长制,璧南河水生态环境得到翻天覆地变化,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还获评全国首批“最美家乡河”;梁平区龙溪河,通过关停周边畜禽养殖、开展河道清淤,河水恢复了清洁流淌,进而让沿线的空气干净清新,两岸的山野绿意葱翠。沿河群众告诉吴盛海:“以往淤堵的河流畅通了,以往部分河库脏乱差的环境明显改善了,身边的水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
吴盛海表示,希望通过实施河长制,能够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每条河流都有鱼虾生长,每条河流都是一道风景。(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谭柯 实习生 伍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