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沙坪坝区天陈路无人报摊:售出数万份从来“不差钱” 收获满满诚信
一张折叠桌、一把太阳伞、一个纸盒,加上几张椅子,是重庆沙坪坝区天陈路58号附近一个路边报摊的全部家当。
与普通的报摊不同,这里平时并没有人在看守。需要购买报纸的市民,只需往摊位上敞开的纸盒里投钱,便可自行取报。当然,这全凭自觉。
上午9点左右,将取来的报纸放至摊位后离开,下午6点左右再来收摊,清点收入。从2015年5月起,这已经成为52岁的廖其忠的日常作息。这两年多来,虽然报纸销量在下滑,但却从来没有差过钱。读者们的这份诚信,也正是这名20年卖报人能够一直坚守的动力。
每天早上,廖其忠都会将刚取来的报纸放至摊位后离开。刘政宁 摄
报纸销量下滑20年卖报人欲放弃经营
9月的山城,天空淅沥沥地飘着雨丝。在沙坪坝区天陈路一棵茂密的黄桷树下,有一个用帆布遮挡着的小铁皮柜子,旁边是重庆市沙坪坝区至璧山区大巴车的始发站。
“请问下,这里是不是有个无人报摊?”记者表达来意后,车辆调度陈兰边点头边说:“对头,就是这个小柜子,今天下雨,他可能要来得稍微晚些。”平时在这里买报纸的人真的会很自觉地付钱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兰把手一摆说:“现在大家的生活好了,谁也犯不着为这一两块钱,让人说自己没诚信、贪小便宜吧。”
“我每天早上七点就在这里了,反正是从来没看到拿了报纸直接走人的。”陈兰说,有时买报的没有零钱,还要前来问她有没有零钱可换。话毕,陈兰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说:“时间差不多了,他马上就要来放报纸了。”
果不其然,几分钟后,一名穿深色外套、个头矮小的中年男子骑着一辆摩托车,在一旁停了下来。只见他利索地从车上取下一个帆布口袋,撤下帆布,打开折叠的小柜子,依次摆上报纸、书刊,以及饮料等小件商品。随后从柜子底下拿出一个写有“自动投币”的纸盒放在摊位上,又摆了上几张椅子,便欲转身离开。
记者叫住了他。这名男子就是廖其忠,1997年,他开始在这个地方经营书报摊。20年来,书报摊就是他的事业,因为书报,一家人有了生活来源,他也因此结交了众多读者老友。
“你人都没在这里,为什么还要放椅子呢?”记者问到。
“这也是为了方便顾客休息。”廖其忠说,以前在守摊时,经常有老顾客前来买报、闲聊。现在虽然我没守摊了,有些顾客还是习惯买了报就坐在树下乘凉读报。
廖其忠告诉记者,销量最好时,他的报摊一天可以卖出报纸1000余份,但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到2015年时,销量急剧减少,直接影响了廖其忠的家庭收入。为了维持家用,卖了18年报纸的他萌生了放弃经营报摊的念头。
很快,他的这个想法就被一些老顾客们知晓了。“哎,以后你不卖报了,我们买张报纸要跑好远去哦,太不方便了。”顾客在表示支持他决定的同时,也流露出了惋惜和不舍。这一切,廖其忠都看在眼里。
每天买完菜回家路上,顺手在无人报摊上买份报纸,已经融入了李明轩的生活。刘政宁 摄
试水无人报摊两年多来从来不差钱
从内心来讲,廖其忠也想把报摊继续经营下去。可生活的现实让他不得不去面对:从事清洁工作的妻子每月只有微薄的收入,如果他不去另找一份工作,仅靠经营报摊,根本就无法支付正在上大学的儿子的学费和家庭日常开销。
就在廖其忠左右为难时。一名尹姓顾客给他出了个主意:现在来买报的大多为老熟人,何不就在原地整一个自动投币报摊?这样既能给大家带来便利,又能有一定的收入,你自己还可以去做其他事情。
这一想法很快付诸实践。廖其忠挑选了几种最受顾客喜爱的书报刊物作为主打商品,虽然未标价,但老顾客们都能知晓售价。起初,廖其忠还有点不放心,每天早上只是把用来投币的空纸箱放至摊位。
一段时间下来,廖其忠发现并未少钱,而有时顾客因为没有零钱,索性还多给了一点。为了更加方便顾客,也为了不占顾客便宜,廖其忠每天摆摊时就会在纸箱里先放十几元零钱,供顾客找零。廖其忠的用心,更加拉近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小报摊还逐渐成为老顾客们聊天休闲的场所。偶遇暴雨等突发情况,顾客们还会帮他把没卖完的书报收进柜子,以免淋湿。
今年71岁的李明轩是一名退休工人,家住报摊旁的小区里。十几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买一份报纸。“报摊就在楼下,我每天早上买完菜回来,正好顺手买份报纸回去看。”李明轩说,虽然有时也可以从手机上看看新闻,但每天到这个报摊来转一转,买份报纸,碰见老街坊聊聊天,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与其说是买报纸,还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无人报摊不仅方便了他人,也让自己受了益。如今,廖其忠每天花在报摊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每个月能有近两千元的收入。解放出来的大量时间,他为餐馆送外卖。“全靠大家的诚信,报摊的经营从来不用操心,我现在拿的是双份工资呢。”廖其忠乐呵呵地笑着。
“想当初,我在守着报摊的时候,都有报纸被偷走的事发生。”廖其忠说,如今无人售报两年多来,每天晚上核对收入和销售量,总能对得上。偶尔会有少钱的现象,但是过几天就会有人把钱补上,这一定就是买报忘记带钱的老顾客补上的。“一个摆在马路边的小摊,这两年多人来人往,竟然从来没有差过钱,想想都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廖其忠对此感触颇深。
一份小小的报纸,虽然价格不高,却是诚信社会建设很好的“试金石”。也正是感受到社会满满的诚信,廖其忠说,无论这个报摊将来赚钱多少,他都将为读者一如既往地坚守下去。(张祎 刘政宁 冯文彦 刘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