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13日电 2015年,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通过《西安倡议》,表示“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有的宝贵财富,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2016年,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107个国家旅游部门通过《北京宣言》,提出“各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加强互联互通,提升旅游便利化,推进并支持区域旅游合作。”
2017年,“一带一路”旅游部长会议宣布《成都倡仪》,提出加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深化共识、扩大交流,积极对接旅游发展战略,提升各国和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在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看来,随着全域旅游成为国家战略,在世界旅游增长引擎中国带动下,“一带一路”旅游正成为各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资本与民间社会的广泛共识,推动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出境到入境,从安全到便利全域发展。
两个“7亿人次”:中国出入境旅游“双引擎”发动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我们也有信心吸引7亿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李金早信心满满地对他的各国旅游部长同事说,一带一路”跨越东西方四大文明,跨越世界四大宗教发源地,跨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三类经济体,同时也连接了全球主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目前,该区域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旅游70%以上。据测算,仅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就超过2500万人次。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他说,中国有信心在十三五期间,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我们要用旅游活化古老的丝绸之路,为沿线珍贵历史遗产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为沿线各节点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沿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美美与共:从物物到人人的全面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因跨国家和区域的货物流通形成,核心是物。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中国与沿线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核心是人。以心印心,心心不异。”李金早表示,我们要发挥旅游业兼容性高、带动性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沿线国家和区域间的民心相通。
合则共兴,合则共荣。这是古丝绸之路历程留给我们的历史启迪,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落地,沿线各国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契机。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从中国发端,联通世界各国,为沿线地区带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近500项,仅中国就有52处。这些遗产知名度高、品质高,都是旅游资源精品。
软件在激活,硬件在启动。李金早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国—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纷纷成立,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提升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签证政策是影响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全球仍然有约三分之二的人出国旅游需要签证。
全域共享:推动全域旅游合作
“旅游产业的特点是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综合拉动作用突出。推动旅游发展,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要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将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资金、智力有机整合,系统规划和建设,使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李金早说,推动“一带一路”全域旅游合作,要鼓励沿线国家旅游部门加强横向合作,深化政府、旅游业界、当地居民的纵向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要共同应对旅游安全威胁与挑战。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旅游风险预防和处置,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营造安全的公共环境。
要深化旅游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实施更加便利的旅游签证政策,持续简化出入境手续。推动重点城市间增设航线、加开航班,鼓励开通旅游包机、旅游专列、海上邮轮,提升各旅游客源国、目的地国间的通达性。
李金早说,要通过共同努力,把由古老的商路变成当代的黄金旅游线路,让旅游成为联合各方力量的纽带。同时都要共同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通过旅游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钱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