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重庆江津区的田间地头,村民正纷纷忙着晚秋生产。据统计,截至昨日,该区24万亩晚秋作物已全面完成播种工作,进入在地管护阶段。
“今年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少雨,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发展晚秋生产,对夺取全年农业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农委负责人张世英表示。
据了解,为发展晚秋生产,该区早在7月份,就已提前着手落实相关工作,鼓励农民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扩种增收效益良好的晚秋作物品种,特别是重点抓好再生稻、秋红苕和秋菜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秋玉米、秋洋芋、秋大豆等短期作物,既增加粮菜产量和品种,又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保证晚秋作物种得下、收得到、能高产、可增收,该区各镇街也根据各自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晚秋作物生产——在平坝浅丘地区,有水的稻田尽量蓄留再生稻;在交通方便适宜发展反季节蔬菜的地区,种植秋玉米和秋洋芋;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秋红苕;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秋大豆等。
与此同时,该区还全力发挥农业部门的科技优势和基层学会、协会的力量,在保障晚秋生产物资供给、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广秸秆覆盖、免耕种植等节本增效技术,帮助种植户达成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据悉,在江津区已播种的24万亩晚秋作物中,除7万亩晚秋蔬菜外,晚秋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达17万亩,预计秋粮产量可达2万吨。 (特约通讯员 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