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沙坪坝 文化大区内涵升级

重庆日报2017-09-14 14:13:55

【文化 标题 摘要】沙坪坝 文化大区内涵升级

 磁器口

【文化 标题 摘要】沙坪坝 文化大区内涵升级

磁器口后街效果图

【文化 标题 摘要】沙坪坝 文化大区内涵升级

磁器口码头效果图

【文化 标题 摘要】沙坪坝 文化大区内涵升级

磁器口后街展示中心效果图

【文化 标题 摘要】沙坪坝 文化大区内涵升级

磁器口后街效果图

【文化 标题 摘要】沙坪坝 文化大区内涵升级

磁器口后街展示中心效果图

  延续历史文脉,优化文化产业——重庆文化名片磁器口古镇,正在通过后街项目等提档升级,焕发新姿彩。磁器口的“变身”,正是沙坪坝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缩影。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沙坪坝区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以文化的加码,提升城市内涵与魅力。

  “打文化牌” 力促磁器口转型升级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古镇磁器口,作为水陆码头的繁盛之地,代表了重庆作为江州古城的悠远历史。

  吊角楼、老茶馆、石板路、古寺刹……浓郁的巴渝风情,使磁器口成为世人了解重庆的重要窗口。

  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这个“窗口”却面临着业态单一,留不住人的尴尬——磁器口,亟待转型升级。

  古镇求新。新在哪里?文旅商的融合发展,被视为一个重要路径。

  一方面,是发展瓶颈倒逼转型。另一方面,磁器口的升级,被置于了沙坪坝区文化产业勃兴的大背景。

  红岩文化发祥地、抗战文化聚集地、巴渝文化繁荣地……提起沙坪坝,人们总会自然而然联想起许多文化符号。文化,是沙坪坝的立区之本,是这座古老城区的力量之源。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体现未来沙坪坝区科学发展战略“软实力”的产业——“文化产业”由此被上升为区级层面的战略布局,成为了沙坪坝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而在这幅文化产业的蓝图中,磁器口,显然是一个特别的所在。

  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案例,并不鲜见,比如北京的798、成都的宽窄巷子等。磁器口该如何在文旅商融合中,挖掘出自己的独特文化价值?

  沙磁文化产业园,由此从规划走向现实。

  重庆地方史学会会长周勇介绍,所谓“沙磁”,就是以沙坪坝和磁器口两个地名的首字相结合而命名。而“沙磁文化”是抗战时期在重庆沙坪坝、磁器口一带聚集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以爱国主义为灵魂,以文化教育为核心,以民族大义为追求,体现为国为民、崇文尚教、求同合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文化的一面旗帜和标志之一,在中华民族抗战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沙坪坝区委、区政府的谋划,沙磁文化产业园将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城市重点工作,着力留住历史文化记忆,保护好磁器口古镇,打造老重庆历史文化缩影样板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区域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强化重大产业项目的示范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个融合”

  打造沙磁文化产业园

  沙磁文化产业园南以土湾滴水岩为起点,北至原特钢厂区,东以嘉陵江为界,西至烈士陵园,共4.5平方公里,涉及7个街道。

  突出“文化+科教、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孵化”四大融合,沙磁文化产业园将综合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商贸现代服务、地产等产业业态,以“彰显抗战沙磁文化,传承巴渝传统民俗,凸显山水重庆地貌,塑造重庆旅游名片,代言重庆人文精神”,打造“国家级品牌、重庆市名片、沙坪坝窗口”。

  “优选项目,激发新的文化创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才能真正借力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在沙磁文化产业园建设中,重点便是抓好项目支撑。

  沙磁文化产业园区按中东西规划布局:中片,以磁器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加强文化传承保护。东片,以重庆缝纫机厂、重庆绢纺厂、鸽牌线缆厂、重庆特钢厂的旧址为载体,保护工业遗迹,激活产业再生。西片,着力打造最具重庆风情、极具重庆味道的磁器口后街项目,联动红岩景区。

  目前,S1938国际创客港建成运营、沙磁文化广场主体建成正在文化招商、特钢文创科技园项目已签定招商协议正在推进、沙磁文化产业园的示范标杆性项目——磁器口后街项目展示区目前已开工建设,年底半山接待中心将建成开放。

  磁器口古镇,是沙磁文化产业园的核心。

  如何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古镇文化,使其不断释放新动能?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磁器口需要通过风貌和建设管控、文博场馆修缮、房屋排危解危、市政环卫设施功能配套、消防设施完善、文化软件提升、夜景灯饰改造、沙磁文化挖掘弘扬等多种方式,致力打造‘老重庆缩影、直辖市客厅’”。

  比如在文博场馆修缮方面,大修了宝善宫、原址新建了老字号总汇房屋;原址新建了民俗博物馆,对禹王宫、巴渝民居馆等多个院落进行了规划研究。今年筹措资30余万元对古镇核心区内影响古镇风貌的屋顶实施整治,首批对特别有碍观瞻的彩钢瓦、石棉瓦以及凌乱破损坡屋面拆除整治,完成小青瓦铺装1000余平方米、木屋架安装600余平方米。

  磁器口古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磁器口“软硬兼施”、“内外兼修”,进一步提升了古镇形象的识别度、美誉度和传播度。

  / 重现 /

  磁器口后街 重庆记忆的博物馆

  未来磁器口,后街有看头。

  在沙磁文化产业园建设中,西片的磁器口后街项目,将是一个重要的着墨点。沙坪坝区政府与金融街控股公司合作,致力于在此呈现“重庆记忆博物馆——巴渝文化体验展示中心”,以此打造巴渝文化的聚集区、沙磁文化的精华地。

  按照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磁器口后街项目对提升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品质,完善功能配套,展示古镇文化的旅游窗口形象,实现大磁器口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将发挥重要作用,是沙磁文化产业园的重点标杆文化产业项目,是推进沙坪坝区“一园一圈一城”文化旅游产业功能格局的重点项目。

  磁器口后街项目位于磁器口古镇西北侧的马鞍山地块内,占地9.9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紧邻磁器口正街、磁器口横街。项目展示区目前已开工建设,年底半山接待中心将建成开放。

  项目定位为重庆记忆博物馆——巴渝文化体验展示中心。打造一张追忆老巴渝、融汇山城风情的城市名片,成为体验山城本土风情首选目的地,一个展现新重庆、乐享都市生活的城市窗口,成为体验居游共享的开放式城市旅游街区。打造巴渝文化的聚集区、沙磁文化的精华地。

  作为最能够代表重庆巴渝传统特色的文化体验地,磁器口后街项目将秉承“保护历史遗产、传承沙磁文化、发展古镇生活”的设计理念,以尊重历史、服务现代,面向未来的态度,精心打造充满巴渝山城风情的街区和景观,并通过一系列文化和商业体验空间,集中展示磁器口古镇多元、复合的文化特征和市井生活。

  在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首先是尊重和保护磁器口古镇的三山两溪汇一江的山水格局,打造马鞍山顶的城市公园,疏通和连接场地内纵横曲折的传统街巷。在不改变现有的地形地貌的前提下,依山就势,织补古镇肌理并植入现代生活内容。其次对于场地内有特色的堡坎、梯道、树木等环境景观要素,在设计和建设中都予以保留和再利用,已经局部损毁的有价值的环境,根据历史照片,测绘资料进行复原,尽可能地展示一个原汁原味的磁器口。最后对于场地内有特色的建筑,尽可能进行修缮和改造,使其符合现代功能的要求。

  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街,磁器口古镇荟萃了码头文化、沙磁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精华,是传统巴渝山地场镇和码头场镇相结合的代表。利用此次磁器口后街的整治提升契机,通过建筑、景观、展陈、体验商业、节庆活动等方式将这些巴渝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出来、传承下去。利用和改造场地内的工业遗存和老厂房,植入艺术家工作室、瓷文化展示和体验馆等文创产业集群,打造粗瓷艺术展示体验地,让“磁器口”的瓷文化焕发活力。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山地丰富的高差和变化,将巴渝传统建筑中灵活多变、丰富精致的特色展示出来。将磁器口后街打造成由一系列台院、吊脚楼、小缆车、檐廊街等充满山城场镇风情的建筑空间组成的巴渝建筑文化博物馆。

  未来磁器口后街将和磁器口正街、磁器口横街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磁器口古镇。从磁器口码头到磁器口后街,将会形成“爬山城”、“逛老街”、“品创意”三大游线,环绕和贯穿磁器口古镇。

  同时结合游线的特点分别植入山城体验、民俗特色和文化创意三大功能主题区,全面提升磁器口古镇的体验品质、完善街区功能,推动磁器口古镇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磁器口后街也将进一步改善磁器口古镇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通过新的游线和出入口的打造,磁器口古镇未来将形成东南西北皆有口,水陆交通都可达的状态。同时后街也将提供充足的停车位,解决磁器口到达难、停车难的现状问题。

  磁器口后街以及整个古镇的整治提升还将极大地改善目前古镇的基础设施状况,同时新增的消防环道也将进一步消除古镇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得古镇更加适应现代生活的品质需求和功能,也有利于磁器口正街、磁器口横街的业态升级和居住品质提升。

  王萃  王彩艳

  图片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提供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