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北碚五一村杨海返乡带领山村发展

重庆日报2017-09-04 13:54:07

  原标题:“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北碚五一村杨海返乡带领山村发展的故事

 

  【区县联动】【北碚】“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杨海(右)向村民征询意见。记者 王亚同 摄

  通村路收尾要盯紧,年初新栽的沃柑管理需跟上,仙女湖建设进度得加快……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儿,让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党委书记杨海忙碌且快乐着。近日,记者来到五一村时,他正与施工方负责人一起,逐项核对村里农业公园的建设细节。

  杨海出生在北碚区澄江镇运河村。四年前,他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年薪超15万元工作,回老家做了一名“村官”。随后,杨海被选派到邻近的五一村担任村党委书记。面对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无核心产业的困境,他提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创新村庄“经营”理念,为当地趟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发展新路。

  跳出农门却又回到老家

  2005年,杨海大学毕业到主城一家摩托车装配制造企业工作,一干就是八年。2013年时,杨海已成为公司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年薪超过15万元。

  2010年,一次到浙江出差的经历,给了杨海很大的触动。“那边村庄道路宽敞、干净,现代农业发达,农村和城镇差不多。”他说,两相对比下,自己觉得老家就像块白画布,大有可为。当年,恰逢换届,杨海抽空回到村里参加公开竞职,最终被选举为村党委委员。

  “每月收入不到以前的零头,回老家图的啥?”家人的反对、乡邻的不解,让杨海犹豫了许久。2013年,他拒绝老板挽留,回老家担任全职村干部。为争取父母支持,杨海一次性给了老人20多万元,“以后肯定顾不上了,希望二老理解。”

  环境变了,杨海也开始了新的学习。学涉农政策,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从村委委员,被镇里提拔转任其他村支部书记,再到条件更为艰苦的五一村任党委书记。几年来,杨海积极为当地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推进了大批民生项目的建设。年富力强的杨海,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以企业理念“经营”村庄

  2016年4月,杨海成为五一村党委书记。五一村处在缙云和云雾两山的山谷中,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人口多达3800余人。因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作物种植单一且不成规模,多年来,五一村村民和集体收入增长缓慢。

  看到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作为村里“掌舵人”的杨海心里不是滋味。为早日改变这种状况,杨海决定打破既有的思路,以企业理念来经营五一村。村里事要做好,首先要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的核心团队。为此,杨海多次召开村社代表会,推选了一批年轻的村社干部,并将村里的能人和外出人员拉入微信群,为全村建设出谋划策。

  有了领头羊,还得有发展路线图。根据五一村的实际情况和区、镇发展目标,杨海和他的同事们一道,为五一村制定了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并寻求上级部门和西南大学支持,编制了村庄发展和依托缙云山旅游为核心的农业公园规划方案。目前,五一村上下已经形成了利用当地民居建筑,建设沃柑采摘和樱花观赏为主的“樱花橘乡”农业公园的共识。

  为确保2018年开门迎客,杨海和村社干部多次向相关部门争取,增加了镇里到村上的公交班线;又引入一家名为绿康果业的企业发展沃柑育苗基地700多亩。目前,五一村已先后种植各类樱花树6000多株,沃柑2万余株。现在,该村正在加紧进行村道环线硬化、仙女湖亲水工程施工。

  不厌其烦打造多方共赢机制

  仙女社的刘大富家有6亩多土地,以前种葡萄每年收入5万多元,而现在他家除留下1亩多边角地外,全部入股村里的合作社改种沃柑,几年后才能见效益。老刘是疯了还是傻了?“我们以地入股,在合作社打工收入一年1万多,而三年后,既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旅游收入的分红。”刘大富解释说。

  村主任黄勇介绍说,在杨海的牵头下,2016年该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通过农户前三年无偿提供土地,企业垫付资金、提供苗木和技术,村集体以相关财政补贴投入的“众筹”模式,发展主题农业公园。按照协议,三年后,村民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流转费600元,此外还享有利润分红的优先权,企业和村集体收益被放到了最后。

  多方共赢模式里,村民入社就有务工收益,三年期满后的又有优先权益,企业则将节省的流转支出投入到公园的建设中,而村集体则通过合作社协调管理,保证土地发挥最大价值。目前,五一村已有100多户村民加入其中,今年下半年,该村还将组建两个类似合作社,将公园面积扩大至3000亩以上。

  通过对各方资源的整合,五一村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而通过创新理念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杨海,也于今年获得重庆市劳模称号。现在,他更忙了,“甩开膀子”干事的杨海和五一村干部群众,正与邻近的乡镇接洽,共同打造缙云山下的旅游新热点。(记者 王亚同)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