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黄国宁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黄宇 摄
日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国宁被授予“白求恩奖章”,成为重庆首个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从医30多年来,在其带领下,重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专注技术——
为攻克难题 曾蹲在实验室忙到凌晨三四点
上世纪90年代,医生在不孕症治疗中诊断出一些输卵管堵塞、盆腔粘连的病人,寻常手段治疗很困难。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可有效解决女性不孕、男性不育、遗传性疾病胚胎植入前的产前筛查等。
1996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成立遗传与生殖研究所,开始探索这项技术,并请来专家授课。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也就是俗称的试管婴儿技术,要经过人工受精、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十几个步骤。
起初,全国只有几家医院开展,技术难度很大。”黄国宁介绍,“在能够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中,成功率只有10—20%,是一项真正的高精尖技术,很多大学都没研究出来。”
由于条件有限,当时该院参与这项技术攻关的研究所团队包括黄国宁在内只有6名医护人员。“每个人负责多项工作,比如门诊诊断、手术治疗、答疑解惑、产后随访等等,都得由这几个人完成。”黄国宁说。
为支持研究所的工作,该院特地花了30万元买来一台B超。“要给一个科室配备专用B超,在当时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我们能有这样一台机器感觉真是如获至宝。”黄国宁说,“由于取卵要在B超引导下才能进行,当时院里可谓是花了大力气。”
以单精子卵细胞内显微注射这一技术为例,起初,要想帮卵子成功受精,几乎全靠医生个人经验。“一个精子正常只有几微米,要在显微镜下,把它放大数百倍,再精准注射到卵细胞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失败。”黄国宁说。
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黄国宁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当时做实验很兴奋,有时候兴趣来了就蹲在实验室里利用废弃卵细胞练习注射,时常要忙到凌晨三四点钟。”正是靠着这股劲儿,黄国宁仅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就成功掌握了这一技术。
如今,这项技术经过发展、成熟,已成为生殖研究所医生们必备技能。
医者仁心——
殊荣在肩责任大 要做一个纯粹的医生
黄国宁曾经做试管婴儿讲座。 资料图
除了技术研究条件的限制,要找到符合条件进行手术的育龄女性也很困难。当时劝人做试管婴儿的难度很大,一方面当事人不理解、不接受,另一方面就算当事人接受了,家人也不会接受。
“由于当时都是用一代身份证,为保证婴儿出生不出现伦理问题,甚至要买放大镜来检查身份证是否正确真实。”黄国宁说。
为更好地开展这项技术,市妇幼保健院还派人到新加坡、日本、美国进修学习。如今,遗传与生殖研究所已大大超出它成立时所拥有的规模。
2011年,国家卫生部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进行了规范和评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是首批接受评审的单位,并获得准入资格。
研究获得认可后,来院咨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除了重庆本地的不孕家庭,还有不少是来自外地的,甚至有很多少数民族不孕家庭前来求助。这就给医生带来了新难题:语言沟通不畅。
为此,黄国宁和他的团队通过肢体语言、文字翻译等方式,耐心帮助患者了解这一新技术。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尊重是最重要的。”黄国宁说,在他从医的30多年里,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不孕不育者,在与病人的交流沟通中他学会了要尊重病人,尊重工作。
不仅如此,黄国宁还强调要尊重病人隐私。早期,在生殖中心进行臀部注射会有几个病人一起进注射室。但他渐渐发现这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问题,所以要求以后的注射都必须一个一个进去,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
如今,“白求恩奖章”殊荣在肩,黄国宁说,备感压力,也更加觉得责任重大。从事辅助生殖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来,他多次告诫自己要“做一个纯粹的医生”,让所有患者都有机会接触想见的医生,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带给他们家庭幸福。(记者 黄宇 实习生 陈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