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给中药材除草。
一片片绿油油的党参蔓藤上开满小花;牛膝长势极旺,微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药香……仲夏时节,记者来到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红椿村,51岁的陈恢生正在田间除草,干得热火朝天……
尝试种植中药材
红椿村在海拔1600米的高山上。因为路不通,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辛苦一年,却挣不了几个钱。
陈恢生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家4口人全靠他种植几亩薄田过活。
2015年,巫山县根据当地高海拔、无污染的特点,确立了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政府的带动下,陈恢生开始试种中药材。
“门外汉”变“种植达人”
在田间,记者顺手摘下几朵党参花,放在手心观察。陈恢生告诉记者:“这个花用清水冲洗后,可用来煲汤,叶子晾晒干后,能泡茶喝。”
如今,陈恢生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药材种植达人,但几年前,他却是个“门外汉”。
2015年,红椿乡请来重庆中药研究院的专家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帮扶,作为贫困户的陈恢生,便成为帮扶对象之一。帮扶期间,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定时到田间采样,手把手教导种植户中药材种植方法。
几年下来,陈恢生对药材种植技术已有自己的心得。
今年,陈恢生共种植了30亩中药材,“按照去年行情,今年年底,我种植的中药材至少可以挣到12万元。”陈恢生高兴地说。
传授他人种植技术
宋庆明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今年,他才开始尝试种了4亩中药材。时下,正值中药材生长旺季,已有成熟技术和种植经验的陈恢生开始教他管护要点。
陈恢生说:“要控制株距、不喷洒农药、少使用化肥,每亩地产量才高;党参、牛膝的藤蔓,晾晒干焚烧后,可以用作肥料,降低肥料成本……”
“如今,中药材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你一眼望过去,那些零星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的,就是中药材田块在倒茬。”陈恢生说。(记者 左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