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不到50人的团队中有40个是技术人员,却获得了由清控银杏领投、原投资方源渡创投跟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这是一家技术派的公司,也是一家跟随大量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出海面对几十亿美元市场需求,却很少被公众关注的公司。
它就是源清慧虹科技。
在很多物联网公司尚没找到杀手级应用的时候,一个被证明了巨大市场需求的产品已经成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必需品”,它就是源清慧虹的无线智能传感器及解决方案!
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传感器将成为这个世界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而在这家公司的本轮投资方“清控银杏”投资经理杨健眼里,未来物联网时代所有的道路、桥梁……公共设施都将安装上这样的传感器,仅这个市场等待源清慧虹的就是一个几十亿美元的需求,而这个时代一旦开启,便再无停下来的理由。
九龙壁下的探头
北京北海九龙壁顶部的瓦片下“隐身”着多个小小的无线倾角传感器——工作人员发现,九龙壁正在有倾斜的迹象……在安装了这个传感器后,在不影响九龙壁外观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客户端查看数据,掌握九龙壁的“健康”状况,从而适时地进行维护。
不止如此,源清慧虹的传感器产品覆盖了索力、振动、倾斜、温湿度、风向风速、裂缝、位移等多种测量功能,可以应用在监测桥梁、轨道、隧道边坡、水库大坝、建筑结构等场景中。
举个例子,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冯良平是源清慧虹的核心客户,冯早在2014年就开始与源清慧虹合作,近期更是将无线智能传感器应用在了中国和马尔代夫的重点工程——中马友谊跨海大桥上,用传感器来监控大桥的各项指标。
“中国现在有很多项目,都是跟着我国的一带一路出去的,有些中方不仅承建,还需要后期维护运营,而在海外的这些项目,专门派人过去成本太高,也不现实,源清慧虹的解决方案是最好的选择!”杨健表示,这样中方只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在国内通过软件监控桥梁、铁路等工程的情况即可。
当然,源清慧虹的服务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网关和监测系统——隐藏在传感器背后的是三大“硬技术”!
清华“技术派”
“源清慧虹是这个领域里目前技术水平最高的公司。”杨健说:“清控银杏只投领域里最强的公司。”
这绝对是一家技术派公司,创始人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长江学者杨华中,而源清慧虹也是从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一家无线智能传感器公司,该公司手里的技术筹码是这家公司得以拿下越来越多大型项目的根本原因。
“源清慧虹的无线智能传感器在低功耗方面有很好的技术,而且很难找到替代品!”冯良平说,这是源清慧虹最突出的一个技术优势。
是的,低功耗在这个领域是一个“硬需求”——传感器在一座桥梁或者水坝的建造期往往要安装在位置比较高的地方,不可能经常派人爬上去更换电池,源清慧虹就了一件事,让传感器的功耗降到了最低——一个传感器使用十年都不用换电池!
第二个独家优势,是“两张网”——源清慧虹有两套无线组网解决方案。
据源清慧虹CTO王鹏军透露,其一,是能够实现所有传感器和网关之间自组织的网络解决方案,超低功耗,适用于时间同步、中等速率的应用场景。而近期在做的另一套方案,则是基于更新技术的低功耗广域网,其无线通讯距离可以高达10公里,不需要网状组网,信号直接从传感器到网关,可以用于地域更广的应用,实现更高的覆盖率。
第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
中国电子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晋特别强调了源清慧虹传感器及组网方式的安全性非常高。
“在国内,物联网的传感器对安全要求非常高!”杨晋指出,现在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硬件来解决问题,对于推动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看到这里,如果你仅仅认为源清慧虹是一家软件和硬件服务提供商,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最终应该是一个“大脑”,一个基于云端提供服务的“大脑”。
云端的“大脑”
在源清慧虹联合创始人兼CEO陈仁庆的心里,其实有三个源清慧虹,一个是高性能、高智能化的传感器提供商,另一个则是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及一个着眼于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上应用的“智慧物联网大脑”公司。
第一个“高性能、高智能化的传感器提供商”,是指为项目提供具体服务,例如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个“大数据”平台,即数据的加工服务,陈仁庆认为,如果物联网收集起来的数据不能进一步加工和提炼,那么就失去了物联网的灵魂。因此源清慧虹的重要服务内容就是为客户提供各种分析工具和结果,并形成最终的大数据分析报告。
但最终,源清慧虹应该更加超越这两个阶段——因为陈仁庆正在试图做的第三个方向,是让公司成为整个物联网应用的“人工智能大脑”,将未来着眼于智能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上的深入结合和应用。
这种能力一旦建立,源清慧虹的应用前景和行业将会越来越广阔,随时都会有大量数据在源清慧虹的云端进行上传、分析和验证,从而告诉用户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作者: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