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打造创新生态圈 看渝北区这“三招”

重庆日报2017-08-07 10:36:31

【能源环保 列表】打造创新生态圈 看渝北区这“三招”  

  近日,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智能家庭植物箱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蔬菜长势良好。记者 崔力 摄

  虽身为都市一族,但不少人都有拥有半亩菜园的梦想。问题来了,菜种在哪?如何才能实现这简单的梦想?

  电视剧《欢乐颂2》里,女主角安迪告诉你:可以把菜种在房间里。近日,在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科研人员做出回答:菜不仅可以种在房间里,还可以种在地下室,越阴暗潮湿的房间越好。

  在没有自然光照、没有通风、没有土壤的地下室,一筐筐蔬菜列队整齐地“站”在架子上,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只需要加入水和少量营养液,通电连接网络,就能在每层的水培盘上长出新鲜脆嫩的无公害蔬菜,供5口之家每天享用。

  这是该院研发的新产品——智能家庭植物箱,也叫“种植机”,它具有智能控制功能,能精准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生态环境。

  而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所在的渝北区,也正在打造一个超级“种植机”:围绕创新打出“三招”,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圈正在该区形成。

  目前在这个“圈”内,拥有科技型企业659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66家,数量均为全市之最。渝北区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渝北是怎样打造创新生态圈的?这“三招”效果如何?

  聚要素

  开展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

  吸引“塔尖”人才

  “天气热,食物辣”,这是年近七旬的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金重勋对重庆最深刻的感受。尽管如此,他却在3个多月前,选择从台湾来重庆定居。

  金博士现在的身份是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兼首席技术官,“种植机”便是他带领研发团队取得的成果之一。

  “以前,我们没有一所理工类高校,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也严重不足,无法聚集创新人才。”渝北区科委主任王文武说,创新要素的匮乏,曾让渝北区在技术供给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此,渝北区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引导创新要素有序集聚,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圈。

  为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研发机构,渝北区开展了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内设研发机构独立法人化运作,鼓励新组建或控股组建的独立研发公司,通过技术服务和成果输出服务母体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是响应改革成立的企业之一。去年7月底,重庆市LED领军型民营企业星河光电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临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学院共同出资成立了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其中星河光电占60%股份。

  星河光电总经理、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院长裴勇说,民营企业搞研发,核心在于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成立后,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搭建了高端研发平台,吸引了金重勋博士这样的科学家来重庆发展,解决了人才瓶颈的问题。

  事实上,法人化的研发机构,可制定更为灵活的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提高研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对高素质科研人才更具吸引力。

  目前渝北区已成立29家法人化研发机构,增强了创新优势。

  渝北区还实施了“临空海外英才”“临空创新人才”计划,5年内将面向全球引进1000名以上海内外创新领军人才,并建立由138名知名企业家、专家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库,为创新创业群体提供专业化辅导。

  搭平台

  变独立创新为协同创新

  让创新要素“1+1>2”

  2016年11月,由中科创达和Qualcomm(高通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重庆创通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揭牌。该公司凭借专业的智能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可为客户提供基于高通骁龙处理器的智能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面向市场的开放平台,有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利用平台研发自己的产品。”创通联达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了这个平台,智能终端厂商就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无人机厂商就可以专注于飞控、光流、稳像算法等上层应用的研究与开发,而不用在底层系统的开发中耗时费力,能够大大降低厂商研发成本并缩减产品上市时间。

  目前,该公司已经帮助多家无人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厂商实现创新模型产品化并量产。

  在渝北,不仅有创通联达这样的市场化平台充当创新活动的加速器,该区还打造了消费行为大数据平台、移动计算解决方案平台、全套3D打印平台、智能样机生产平台、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平台、外观设计平台、智能样机营销平台、机器人图像芯片设计平台等8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促进创新主体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力求达到创新要素“1+1>2”的效果。

  目前,渝北区八大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投用7个,建成市级以上众创平台11家、国家级3家。通过平台建设,在创新生态圈中,创新主体的独立创新转变为协同创新,突破了资源和能力的限制,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创新绩效。

  优环境

  “微信群+口袋书”推送优惠政策

  把“福利”送到企业家手里

  渝北区不仅创建了“创新渝北”微信公众号,科技企业还有专门的工作微信群,不管市里还是区里有什么最新的政策发布,企业家们都可第一时间获悉。

  “这就是关于申领科技创新券的通知,我们领的科技创新券,可以直接在公共服务平台上购买服务。”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副院长袁理点开微信群说,群里不仅推送政策信息,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很多企业都没有专人做政策研究,有时候文件下来了,明明是‘福利’,却被束之高阁。”

  有人担心微信群信息太多、刷屏太快,企业真正需要的时候找不到文件。渝北区就想办法将企业经常需要查阅的重要文件进行“定格”,直接推送到企业家手边。

  今年4月,渝北区印发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政策》及相关配套文件。这套通常用A4纸张印刷的文件,到了企业家手里,成了一本15厘米长、10厘米宽的“口袋书”,“这样方便企业随身携带、随时查阅。”王文武说。

  记者看到,“口袋书”共84页,分为总则、培育创新主体、建设临空创新人才队伍、发展科技创新平台等9个部分共52条,在附件中,还收纳了《重庆市渝北区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可以说是一本区内企业的“创新指南”。在“口袋书”第79页,是《重庆市渝北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创新券适用对象、使用范围、申领对象和额度、申请和发放、使用和兑现、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据了解,渝北区于去年9月启动了科技创新券筹备工作,现在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使用电子科技创新券的区县。电子科技创新券能够极大方便企业和服务机构,简化流程,但如何申报如何用,企业并不清楚。

  “我们开发建设的渝北区科技创新券网上服务平台,今年6月15日已经正式上线运营了。此前,我们对企业进行了培训,教企业如何通过网上服务平台,完成对科技创新券的申领和使用。”渝北区科委副主任方庆中说,平台还与市科委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数据)共享,在市级平台注册的科技型企业和服务机构,不用再次注册,就可完成渝北区创新券的领券和接券等功能。

  截至目前,渝北区已经发放第一批科技创新券910万元,第二批领券单位正在审核过程中,预计总申领额度将达5000万元。同时渝北区优选了平台接券服务机构,现第一批接券服务机构有21家,第二批接券机构申请正在审核过程中,总申请机构数达44家。

  科技创新券制度的推行,对进一步促进科技基础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企业研发投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袁理说,科技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由于产品从立项到研发再到上市,经历的周期很长,这期间都没有产生效益。所以,一方面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研发设备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还有科技创新券抵扣研发成本,企业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来优化人力资源等,起到在创新过程中事半功倍的作用。(记者 张红梅 郭晓静)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