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书法拥军艺术家郭福江 拥军路上实现诺言

国际在线2017-08-02 17:09:08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 拥军万里边疆行,义务传授书法艺术到边防哨所,从1994年开始,先后奔走于西藏、云南、兰州、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军分区及广东南海舰队,在几十年的拥军生涯当中,书法、军旅生涯融为一体。这就是拥军书法名家——郭福江。

  1994年郭福江义务传授书法艺术到边防哨所,这一义举延续至今。书法拥军的这些年,郭福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而每当人们问起郭福江今后的打算时,郭福江总是毫不犹豫地说:“我的理想是踏遍祖国所有的边关哨所,把我平生所学传授给最需要文化生活的边防官兵,尽一个老兵的绵薄之力。”

  郭福江1951年8月生于重庆,1969年入伍,在西藏边防连队当兵五年,是一个熟悉基层连队且对官兵充满深情厚谊的老兵。郭福江常常讲起自己在西藏边防连当兵时的情形:连部在一个雪山顶上,常年四季不分,几个月才会收到一封家书。军营生活枯燥乏味,除了聊天,就是跟老兵学织毛衣。绝大部分战士没去过几十公里远的团部,都期盼着早日退伍回家。当脱下军装要离开战友们的时候,郭福江充满感情地说:“如果我再回部队,我一定要努力改善大家的文化生活。”

  俗话说:没有金钢钻,甭揽瓷器活。1982年郭福江夫妻俩从西藏调回重庆地勘局地质队。郭福江出生于农村,文化水平不高,此时的郭福江极力想冲破当一辈子工人的宿命,毅然学习书法,立志成为像庞中华那样的硬笔书法家。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郭福江的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还不断鼓励郭福江。经过刻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郭福江研究出一套“楷书十八法,行书快写法”。1989年郭福江进入了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真正拥有了重返部队的资本,去实现自己退伍时的诺言和人生理想——改善边防战士的文化生活状况。

  一旦踏上拥军之途,脚步便没有停歇过。1994年9月郭福江在地质队办完停薪留职手续后,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向成都军区政治部递交了为边防战士传授书法技艺的请示报告,西藏军区政治部把郭老师的第一期硬笔书法培训安排在拉萨市郊的某高炮团。为了验证郭福江的速成钢笔字法,高炮团派了二十七名官兵来参训。经过一个月的潜心授艺,郭福江凭借自己非凡的实力让团首长大喜过望。在给军区首长汇报和媒体采访时,团政委都以夸奖的口气说道:“郭福江创立的“楷书十八法”是我见过的最“牛”的练字技法。”

  一炮走红的郭氏书法技巧在西藏军区各部队迅速推广开来。虽然得到了部队首长的首肯,但郭老兵深知,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不在大城市,而是在最偏远、高海拔的雪山哨所,送艺上门无疑是的最佳选择。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是第一站,到达哨所不足1小时,郭福江就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头重脚轻,四肢乏力,头痛伴着呕吐,一天一夜粒米未进。陪同的首长多次劝郭福江下山,郭福江却坚定地说:“哨所官兵常年在此,我才来一天多,比起他们来我自愧不如啊!”郭福江凭借一股坚强的毅力,为哨所官兵讲授3个小时的书法课。 

  在去岗巴的某哨所路上,车子抛锚了,郭福江坚持走路上山,脚打泡出血了就用军用纱布包继续前行。同行的人员问:“郭老师您不呆在大都市,大老远的跑这些荒无人烟的边防哨所来干嘛?”郭老师微笑着说:“你不懂,没有国哪有家!我的行动一时还看不到效果,从长远看,官兵们练习书法作用大着呢。一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二能提升文化素养,稳定军心啦!

  在西藏传艺四年后,郭福江的脚步延伸到了云南,走遍了文山军分区、蒙自军分区的边防团。为了前往不通公路的连队,郭福江绕过雷区,穿行在荆棘丛生、毒蛇经常出没的山林,钻过低矮的猫儿洞。在气温超过50℃的河口军营,郭福江与官兵们睡在同一块地板上探索人生的真谛。2013年6月在黑瞎子岛和东极哨所,郭福江对官兵说:“以前就听说这儿的蚊子很霸道,体验后果真如此。”郭福江在宣纸上写下了 “东极卫士心向党,代表祖国迎太阳”和“东极哨所”等书法作品,勉励官兵们听党指挥,在捍卫祖国神圣疆土斗争中再立新功。

  据了解,来自重庆渝中区的郭福江老师是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人民艺术家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市书协、作协会员。郭福江的拥军壮举不仅受到边关战士的拥戴,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2012年郭福江被和谐中国组委会授予“和谐中国十大具有社会责任感艺术家”荣誉称号。(供稿 重庆市民政局 编辑 高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