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梁滩河九龙坡区段治理工程走笔

重庆日报2017-08-02 16:17:13

  原标题:“为水清岸绿, 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 梁滩河九龙坡区段治理工程走笔

【能源环保 列表】梁滩河九龙坡区段治理工程走笔

近日,九龙坡区在梁滩河板凳桥河段试验利用“微纳米曝气装置”进行河道淤泥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能源环保 列表】梁滩河九龙坡区段治理工程走笔

梁滩河九龙坡区段水系图 

  7月26日,虽是上午9点多钟,但气温已经很高,行走在梁滩河边已是汗流浃背。来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童善桥下,记者发现昔日污浊、散发着臭味的河水已变得清澈、基本没什么异味。

  童善桥属沙坪坝区西永镇,是梁滩河出九龙坡的第一站,在这里可以最直观地看到河流治理的效果。

  全长88公里的梁滩河是主城区次级河流治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它是我市主城区流域面积最大、流程最长的次级河流,经九龙坡、沙坪坝、北碚3区15个街镇,在北碚毛背沱汇入嘉陵江。它也是污染类型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次级河流,尤其是九龙坡段污染类型多样,有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垃圾及生活废水污染,一些地方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管网体系不完善,缺乏补水来源,河流自净能力差。多年治理中,这里的水质始终无法稳定达到其水域功能要求的地表水Ⅴ类水质。

  梁滩河治理是我市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一部分。这里的治理工作现在进行得怎样呢?当日,曾多次采访过梁滩河治理情况的记者一行冒着酷暑再探梁滩河。

  为水清岸绿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

  九龙坡区环保局污防科科长刘斌告诉记者,“一年多来梁滩河变化很大,经过沙坪坝区环境监测站监测,交界处断面的水质除了氨氮和总磷还不能稳定达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Ⅴ类水质要求了。”

  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巨大的动力,也是巨大的压力。不管如何,这块硬骨头我们必须啃下!”九龙坡区环保局副局长谢军介绍,九龙坡区经过全面清查难点重点,已经制定了《梁滩河九龙坡区段水环境达标整治实施方案》。

  整治方案主要包含流域污水综合治理、流域生态环境重建、生态湿地建设、中水回用、河道清淤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几个方面。

  记者在含谷镇看到,白含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提标建设已进入调试阶段。设施投运后,配套建设了污水截流管网,日处理污水总量将新增2万立方米,基本能满足白市驿、含谷两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梁滩河在该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将得到有效治理。

  “这项工程建设很费周折。”重庆高新区开发投资集团设计部负责人陈栋介绍,截污干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穿越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可《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城市市区高速铁路两侧10米范围内均为安全保护区,不能进行开挖等施工作业。如何让截污干管穿越成渝铁路客运专线,让建设者费尽心思。

  时间紧、任务急、难度大,设计的方案改了又改,陈栋和他的团队先后往成都铁路局跑了7次进行沟通磋商,最后以依据千斤顶原理设计、不用开挖的“顶管施工”方案获得批准并成功实施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啃“硬骨头”要配副好“牙口”

  在梁滩河板凳桥河段,记者发现几处水面像烧开了似的冒泡翻腾着。看到记者疑惑的眼光,刘斌笑着说,“我们正在试验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主要用于河道淤泥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梁滩河部分河段淤积严重,这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不解决淤泥问题就治不好梁滩河污染。

  过去处理淤泥的方式大多是利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清理,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河道造成破坏,挖出的淤泥在清运及填埋过程中也易造成二次污染。

  今年6月,九龙坡区在梁滩河含谷场镇段开始试验利用“微纳米曝气装置”进行河道淤泥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这种装置在搅动淤泥曝气的同时,会将装置内的生物菌及生物酶散播到周边100米的水体中。生物菌以淤泥中营养物质为食,生物酶则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实现对淤泥的清理。

  “现阶段实验效果不错,而且运营成本较低。即使加上装置和材料钱,也比过去的方式省钱省力,若试验成功将很有推广价值。”刘斌指着河中翻滚的浪花告诉记者。

  “这个东西硬是要得,只用了个把月,河里就能看清1米多深了。”见记者一行正在观察河中的曝气装置,河边的居民刘尚庆也主动过来交谈。

  要啃下梁滩河治理这块“硬骨头”,仅靠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副好“牙口”。为此,治理者们不断改革创新,采用了诸多类似“微纳米曝气装置”这样的新技术、新方法。

  在拟于今年底建成的“梁滩河板凳桥—童善桥生态湿地”旁,重庆高新区开发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李寅旺告诉记者,他们还将另外再恢复和建设6个湿地,形成湿地网,利用湿地的生物“过滤”净化功能,并结合“微纳米曝气装置”等新技术,进一步改善梁滩河水质。

  橡胶坝、生态护坡……

  整治支流招数多

  记者来到梁滩河支流宋家沟时,正值烈日当空,可河道里依旧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清理土石方、安装截污管道、利用“石笼挡墙”修建生态护坡……

  “对于河流生态系统脆弱的梁滩河来说,重构流域生态系统非常重要。而整治支流,是其最基础的工作。”谢军介绍。

  据了解,梁滩河九龙坡区段的主要支流都在实施清淤、截污管道铺设及生态护坡修建等工程,其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截断梁滩河的污染源。

  梁滩河流域地处中梁山和缙云山之间的槽谷带,暴雨时节,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洪灾。

  在宋家沟施工现场,负责人李信伟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今年5月,暴雨后一场洪水席卷了宋家沟工地,他来不及退到安全地带而被卷入河中,所幸他水性不错,再加上及时抓住岸上工人抛来的绳索,这才没被洪水冲走,但身上却多处擦伤。

  基于洪涝灾害的多发性,梁滩河的治理者们也考虑到了河道的行洪排涝问题。

  “我们尝试通过多管齐下重构流域生态系统来解决问题,比如在河道上设置8级橡胶坝的方式来解决行洪需求。”谢军说,“缺水时,橡胶坝充气为河道蓄水;洪水来时,橡胶坝则放气,为河道泄洪。”

  此外,在整治过程中,采取河道边坡修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石笼挡墙,利用植物护坡、治污的特性形成生态柔性整体护面;再建一条排污管道,加大排污容量;在治理方式上新实施了河长制,将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等等。

  “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在两三年内,实现梁滩河九龙坡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水质。为此,不管这块骨头多硬,我们都要啃下它!”谢军的语气中透着坚定。

  夕阳西下,记者的采访即将结束,可人们的自信与热情仍感染着我们。再探梁滩河,我们看到了治理者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智慧,我们期待着梁滩河碧波荡漾、水美鱼欢的那天早日到来。

  记者手记>>

  梁滩河治理应引入“海绵城市”建设思维

  李诗 陈维灯

  再访梁滩河治理,记者深切感受到,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引发的洪涝积水、水系生态退化、水污染加刷等问题,是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最突出的问题。

  然而,从梁滩河近些年的治理情况来看,以污水截流为主的方式治理效果有限。这是由于这种“硬”排放方式无法保证彻底截留污水入河,一旦有污水进入河道,则已行措施大都难起作用。

  如此看来,引入海绵城市建设思维应该是治理梁滩河的一个好路径。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要求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软”截流措施,下雨时像海绵吸水一样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截住大部分地表径流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2015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我市也是首批16个试点城之一。

  因此,在梁滩河治理过程中,应引进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大幅降低地表径流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实施污水截流、底泥疏浚、水体补充、护岸美化等生态修复治理方式,才能够有效防止污染反弹,从而实现河道治理和海绵城市协同建设的目的。(李诗 陈维灯)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