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发挥成渝走廊优势 永川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

重庆日报2017-07-24 09:06:54

  原标题:发挥地处成渝经济走廊优势 永川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

【要闻 标题 摘要】永川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

永川城区新貌。通讯员 陈科儒 摄

     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着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近日,永川区深入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提出充分发挥永川地处成渝主要经济走廊,便捷联系成都、重庆(主城)两个特大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形成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区域性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等四大功能支撑,把永川加快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

  有望在年内成人口净流入城市

  “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永川区委书记滕宏伟说,建设成渝城市群,有利于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而在成渝城市群“一轴两带”空间格局中,永川正好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之上。

  数据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务院去年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永川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步伐。2013年至2016年,永川规上工业年总产值从666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2013年至2016年,永川户籍人口稳定在113万人左右,常住人口从106万人增加到111万人。

  去年以来,永川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效益进一步加快。永川不仅引进了德国埃马克、昆明台正等数十家智能装备企业,还引进了携程网西南海外客服中心、中铁建第五工程公司、中铁华夏传媒西南总部、中交一公局重庆总部、碧桂园重庆总部等一批重要项目,推动总部经济迅速发展。

  滕宏伟表示,按照现在的产业和人口集聚速度,永川常住人口有望在今年内超过户籍人口,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打造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面对成渝城市群建设机遇,滕宏伟认为,永川将会成为下一轮的领跑城市,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

  其底气首先来自永川的自然禀赋。长江从永川南端流过,为当地带来了水运之便利。永川的中心为矮丘、平原地形,从而使永川城区成为全市少有的平原城市。

  土地要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心城区平坦的地形,使永川的土地利用成本更低,城市更集中,集聚产业和人口的优势更明显。目前,永川虽然只有113万户籍人口,但中心城区已达70万人规模。

  永川位于成渝之间的发展主轴之上,区位交通优势以及自身的交通优势均十分明显。九永高速今年建成通车后,永川将成为重庆市主城以外唯一拥有绕城高速的城市。其绕城高速以内共有174平方公里土地,地势平坦,将为永川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提供重要支撑平台。

  目前,永川至泸州的高速公路项目也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未来,永川将形成“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在铁路上,成渝高铁已通车,渝昆高铁将在永川设站,永川至江北机场的都市快轨争取年内开工,永川今后将形成“一枢纽三干线一支线”铁路网络。另外,永川朱沱港将于年内开工,大安通用机场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成功实现签约。

  将加快形成四大功能支撑

  滕宏伟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完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区域性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等四大功能支撑,加快建成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

  在打造全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上,永川将以高新区产业园为主平台,坚持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重,引导先进要素、龙头企业、关联产业集中集聚,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坚持不懈建设全国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引导现有优势产业延伸链条、扩大规模,积极培育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材料、页岩气、新型建材等现代产业。

  在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上,该区将在“公铁水空轨”上同步发力,加快形成内畅外联、功能协调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据了解,在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上,永川将主要从以下各方面着力:一是优化结构业态,推动生活类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生产类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二是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兴龙湖商务区、渝西广场、万达广场、人民广场等服务业集聚区。三是大力发展软件技术服务、电子商务、职业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四是大力引进发展总部办公、研发设计、会展创意、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建设区域功能性金融中心、检测检验中心。五是创新消费体验,加快建设休闲之城、时尚之城、购物之城,全力打造区域性的商都。

  在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上,该区将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契机,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发挥永川“西部职教城”资源优势和新兴产业平台优势,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下大力气引进更多科技领军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本报记者 周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