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发布 重庆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7月18日,国家信息中心在2017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综合信用指数中,重庆仅次于北京、上海。
综合信用指数达87.32
据了解,为加快城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城市信用状况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城市信用监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互联网上城市守信、失信事件和信用制度建设情况,采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指标体系和监测模型,对城市的总体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对象主要是城市的四类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司法机构,原则上不监测个人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监测这些行为主体与信用有关的活动和行为(包括制度建设、失信事件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城市的信用状况。
报告显示,在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重庆指数为87.32,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北京、上海的指数分别为91.20、89.40。第四至第十名依次是:杭州、广州、南京、深圳、沈阳、成都、厦门。
五个方面成效得到报告肯定
报告认为,重庆城市信用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法院、检察院公信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较好,优良信用事件数量全国最多。主要做法包括:利用“互联网+”推进司法公开,全面推进法院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做好司法廉洁工作,以廉洁促公信等。
其二,在依法行政领域,优良信用事件数量排名全国前三。主要做法是: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和程序等。
其三,在政务公开方面,重庆也走在前列,信用制度信息量全国排名第二。主要做法是:出台系列相关实施意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等。
其四,在环保相关信用信息公开程度上,重庆排名第一。主要做法是:加大主动公开环境保护信息的力度,通过互联网做好环保信用制度的对外宣传与知识普及,加大对环境领域失信事件的曝光力度等。
其五,电子商务、税务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在电子商务领域,全国36个城市中仅重庆、北京、昆明和天津在互联网上公布了该领域的信用制度;在税务领域,仅有重庆、厦门、成都、宁波、深圳在互联网上公布了涉及税收“红黑名单”、失信惩戒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制度。
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显现影响力
严惩失信行为,也是重庆推进城市信用建设的一大亮点。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通过上线运行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重庆”网站,以信用“红黑名单”为重点,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市高级人民法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和市环保局等14家单位,建立了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和诚信典型“红名单”制度。其中,法院、安监等8家单位已上线“黑名单”信息66.8万条,质监、税务等5家单位已上线诚信典型“红名单”信息4300条。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9.37万失信被执行人上了“黑名单”,2700余名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在工商登记环节受到任职资格限制,超过7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了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近1000户失信企业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被扣信用分或取消资格,1200余户工商“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受到贷款限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开始在我市显现。
信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
重庆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靠的是什么?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得益于对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目前,我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建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重庆市信用中心;各区县、各部门认识到位,都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在行政管理事项中普遍查询使用信用记录。
同时,市政府督查室还牵头对全市所有部门和区县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将信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范围。
此外,重庆还加快了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与国家平台、46家市级部门、所有区县实现了互联互通,累计归集各类信用数据7300万条,向国家平台上传信用数据1900万条。(杨艺 黄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