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岳寺。通讯员 卿得胜 摄
建县于唐长安四年(704年)的铜梁,因境内有“小铜梁山”而得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隶属于合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巴川县并入铜梁,县治始为巴川镇。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安居、铜梁二县地复置铜梁县,属重庆府。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吟咏铜梁的诗词共计8000余首。2016年由铜梁区诗词学会主编的《铜梁古诗词选》一书中,收录的吟咏铜梁的第一首诗歌就是南北朝时期,由梁简文帝萧纲所作的《蜀国弦歌篇十韵》,起句“铜梁指斜谷,剑道望中区”表明了铜梁地势的险要。
此后,又有隋代文人孔德绍借诗句“金陵已去国,铜梁忽背飞。失路远相送,他乡何日归”抒发浓浓乡愁。
唐宋及明清时期,吟咏铜梁的诗歌数量更加丰富。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纯真而灵动;诗圣杜甫的《赠蜀僧闾丘师兄》沉郁顿挫:“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字里行间流动着对铜梁大师的敬仰之情;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游览铜梁岚峰中峰寺时,写下“清和天气年能几,短葛轻纱近水涯”的悠闲诗句;明代兵部尚书张佳胤寄兴于家乡山水,动情地写道:“曲折琼瑶江上色,纵横星斗匣中文……”
在不惜笔墨歌咏铜梁的诗人中,除了有大名鼎鼎的杜甫、王维、周敦颐外,还有宋代礼部侍郎度正,明代工部尚书李养德,清代翰林王恕、刑部侍郎王汝壁、翰林吴鸿恩等。
他们的脚步遍布铜梁境内的山川河谷,其中铜梁西北部的安居古城,铜梁、大足、永川交界处的巴岳山,以及“铜梁八景”都是诗歌传世最多的地方。
位于涪江与琼江交界处的安居古城历史悠久,作为水上交通枢纽的它,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缀章联句的胜地。
“巴岳三十有五峰,面面削出金芙蓉。”巍峨壮阔的巴岳山,吸引了周敦颐、李养德等名流,其中为巴岳山用笔最多的人,要属明代兵部尚书、诗人张佳胤。
姿态万千的“铜梁八景”,在清代铜梁本土文人王我师的笔端得到呈现:“千山万壑尽朝晖,一点晶莹耸翠微”的“炉峰残雪”空灵飘逸;“月湖十里绕长堤,浪涌桃花万派齐”的“龙堤春跃”生机盎然;还有“翩翩叶绕芰荷影,朵朵花含菡萏胎”的“木莲呈瑞”仙姿绰约……美轮美奂,让人回味良久。(记者 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