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的生活垃圾去哪儿了
4月14日,在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各重要节点摄像头监控的实时画面。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生活垃圾是市民常见的事物,据统计,重庆市主城区日产生活垃圾约7500吨,预计2018年达到10000吨/日,2020年达到12000吨/日。
如此多的生活垃圾,都去了哪儿?
歇歇脚 打个包
把自家垃圾打包,再扔到楼道间或小区里的垃圾收运桶里,这是一般市民收运生活垃圾最常见的方式。
从步骤上看,城市收运生活垃圾也不难,先通过市政部门的收运车收集生活垃圾,然后运至垃圾处理厂。
但这样的方式在重庆却不容易。在主城区,生活垃圾有3个最终归宿地:丰盛、同兴、黑石子垃圾处理厂。因为地理位置离居民生活区较远,加之重庆地处山地,存在路窄弯多坡陡,转弯半径小等原因,一旦密闭不好,生活垃圾很可能一路“倾洒”,难免臭味外溢。另一方面,因为组团式布局,主城区城市容积率高,在渝中、江北等区域修建大型垃圾处理厂显然不现实。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市的做法是,让垃圾“歇歇脚,打个包”——修建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压缩处理后再转运。
为此,重庆市投资了15亿元,规划在主城区范围内建设巴南界石、九龙坡走马、渝北夏家坝等3座跨区域大型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日运转生活垃圾9600吨。目前,界石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已于2014年竣工,这也是全国首座跨区域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在这里,生活垃圾经过多次压缩处理后,再由具备污水渗透液收集功能的车辆统一运至丰盛焚烧场。
预计到2018年,走马、夏家坝两座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将正式投产,届时,重庆市将在全国率先形成完整的前端收集、一次运输、二次转运的生活垃圾网络物流系统,实现生活垃圾的清洁运输。
焚烧后能发电
重庆市早已实现垃圾焚烧技术、设备国产化。2005年3月,重庆市同兴垃圾焚烧厂建成投用,每天以垃圾为“燃料”可发电约3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约1.27亿千瓦时。这也是国内首座采用世界领先技术国产化炉排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7年后,重庆市第二座垃圾焚烧厂——丰盛垃圾焚烧厂诞生,可日处理垃圾2400吨,每年发电量约2.3亿千瓦时。据统计,丰盛垃圾焚烧厂建成投产4年多,累计处理垃圾超过350万吨,利用垃圾焚烧发电超过12亿度。
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作人员表示,垃圾通过全封闭垃圾车运进厂后,依次经过卸料、堆放、焚烧、烟气净化等过程,最终完成发电和无害化排放。
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中有一个类别是餐厨垃圾,主要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这类垃圾常被一些不法分子将其加工为“潲水油”,影响市民食品安全,随意倾倒也极易产生异味。
能不能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重庆市也进行了探索。2009年,重庆市黑石子垃圾厂建成投用,并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厌氧消化、热电联产”技术,将餐厨垃圾进行油水分离,被废为“宝”。
所谓的“宝”,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油水分离后,生活垃圾中的潲水油经过酯化和酯交换,成为生物柴油;二是“潲水”经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沼气,再把这些沼气净化处理,然后用于发电。
黑石子垃圾厂测算,如果日处理1000吨餐厨垃圾,每年就能产生沼气800万立方米,发电3300万度,不能仅自给自足,还能为城市提供用电。处理餐厨垃圾每年还能产出生物柴油8000吨,按潲水油通过化学反应,其90%可生产为生物柴油算,相当于每年阻止约9000吨潲水油流向市民餐桌。
这些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相比,硫含量更低,可减少排放30%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燃性也更好,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更加安全。目前,这些生物柴油主要外销韩国或作为化工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庆环卫集团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拥有近4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突破了国外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垄断。(重庆日报记者: 杨骏)